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8@365:历史的痕迹——北大日记(253)

(2016-06-16 11:37:03)
标签:

365

教育

北大

分类: 家在燕园

在吴学昭女士所著《听杨绛谈往事》一书中,提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三省。国土沦丧、时局混乱,杨绛先生当时就读的东吴大学停课。19322月下旬,杨绛先生和四位同学结伴北上,来到燕京大学寄读。他们一行人到达北平的时间是227日,费孝通先生到火车站接站,之后一起到燕京大学东门外一家饭馆吃饭,饭后踏冰过未名湖,男生住进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备斋,杨绛先生和其他女生住进了未名湖南畔的女生宿舍二院。

这一段往事的描述,其中包涵着丰富的内容。文中提到的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社会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学者也是普通人。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费孝通先生是杨绛先生的“单恋者”。因为他和杨绛先生不仅是东吴大学的同学,还是小学同学及中学同学,杨绛先生在故乡大王庙小学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他。他对于杨绛先生一直是追求的,但是杨绛先生对于他是只可以做朋友,但是“不来电”,可能用现在的话来描述,太熟悉了反而没有感觉。杨绛先生这次到北京,最后也没有就读燕京大学,而是就读于清华大学,在那里结识了一生的知己和伴侣钱钟书先生。据说,当时费孝通先生也追到清华,和杨绛先生谈话,做最后的努力。但是杨绛先生十分坚定:“只是朋友,不是女朋友。如果非坚持是女朋友,那朋友也没有的做。”费孝通先生只好知难而退。

数十年之后,“文革”结束,中国改对外开放。国内知名学者组成代表团出国,钱钟书先生和费孝通先生不仅在一个代表团还在旅途中同住一室,真像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方鸿渐与赵辛楣是苏文纨小姐的“同情者”一样好玩。钱钟书先生刚出国,穿的皮鞋就坏了,还是费孝通先生借给他钱去修理的。钱钟书先生去世之后,费孝通先生还经常派晚辈看望杨绛先生,送些小玩意和花给她。为表谢意,杨绛先生对费孝通先生家做了一次20分钟的“旋风式”访问,之后对他说:“你年纪也大了,不必知难而上了。”意指费孝通先生今后也不必再惦记和看望她。这一段故事也画上了句号。每次我看到这段往事,都不仅莞尔,名人也是普通人。有他们的各自的喜怒哀乐,单恋、暗恋等七情六欲。不过,当事人脑筋清醒,处理得当,未必不是一段有趣和温馨的往事。

文中提到燕京大学东门之外有一家饭馆,这个位置我也是有印象的。我小时候,北大校园“旧二教”向北方向,有一个向东开的校门,校门外有一家饭馆,地方不大,但是客流不少。因为那是附近唯一的一家饭馆。

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备斋,就是后来的红某楼,很长时间内作为北大人事部、研究生院和科研部等机构办公之用。我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社科部,也曾经在红三楼办公。  

 而未名湖南畔的女生宿舍二院,就是静园大草地两侧的院子——一、二、三、四、五、六院等。后来都作为北大的院系办公场所使用过。我所工作的北大经济学院曾经以四院作为办公地点。

至于他们当年所踏过的冰——未名湖的冰,每年仍然在寒冬出现。幼年时,我不知道多少次和小朋友们在冰上穿行,听脚下的冰裂开巨大缝隙的轰鸣声。

在历史中,在往事中,我们寻找自己熟悉的痕迹。虽然,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但是通过他人和我们的讲述,记忆永存,历久弥新。

168@365:历史的痕迹——北大日记(2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