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65:对“独生子女”政策有点留恋的原因——北大日记(320)
标签:
365教育独生子女女性地位 |
分类: 经济时评 |
当下,“放开二胎”已经成了国家新的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在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需要以新的人口政策来取代旧的人口政策,增加年轻劳动力,以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这一国策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
但是,回望过去,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多年,临到向它告别时,我怎么有点像晚晴的遗老遗少一般,忽然品味起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些优点来——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当然,我绝对不会希望走回头路。
无可否认,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之前,出于传统的观念,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对于女孩子的重视和教育都是不够的。一个家庭,如果同时有男孩和女孩,那个男孩一般总是会被优先考虑的,家长会偏爱男孩子一些。但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之后,至少在城市里,女孩子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一个孩子是男是女都好”的观念更加普及。父母对于家里唯一的女孩子一般视若珍宝,在养育和教育的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从我的学生们来看,无可否认,这一代的女孩子得到的来自家庭的关爱更多,也很少体会到重男轻女的观念。她们在学校在社会表现出的自信心更足也更有底气。看看电视剧《欢乐颂》中的邱莹莹和关雎尔。虽然来自小城市,但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的支持还是很到位,比起那个令人同情的上有兄长的樊胜美,情况不知道好多少。邱莹莹自己告诉关雎尔,要是家里有个兄弟,她一直盼望生男孩子父亲对她就未必如此了。放开二胎之后,轻视女孩子的情况是否会卷土重来呢?
再从女性职场生涯来看,城市里,一般家庭的女性,独生子女政策之下,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就完成“任务”了。孩子出生之后,年龄稍微大了一些,母亲可以利索地返回职场,继续打拼。不得不说,这对于女性职场发展是有利的。之前有些女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把孩子生了。再去应聘,用人单位得知她已经生了孩子,反而可以放手使用她。对于家庭的血脉沿袭,一些有传统观念的家庭,固然希望生男孩子,但是有“国策”在此,即使媳妇生了女孩,也不好意思逼着媳妇生二胎(农村除外,即使是实施计划计划生育政策,农村人也生二胎)。现在放开二胎,有些用人单位对于要生二胎的女性求职就业难免歧视。而一些传统家庭,要求媳妇生二胎生男孩子恐怕更加顺理成章。
说到底,中国女性地位的真正提高,并不应该依靠生育政策的庇护。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放开二胎,都应该重视女性的教育、就业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之所以有些对于独生子女政策“恋旧”,恐怕还是认为我们当下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关键的解决之道不是改变生育政策,而是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更加注重女性的发展,治标也治本。但愿在未来,我的担忧被事实证明是多余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