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65:身为化学家的文学爱好者——北大日记(316)

标签:
365教育兴趣 |
分类: 教师生涯 |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从事于每个单独领域研究的人要想在本领域里做出杰出的成就,都要毕其功于一役,专心致志,心无旁顾。但是,纵观古往今来的很多名人学者,我们又会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出类拔萃的人并不仅仅对于一个领域感兴趣,而是对于两个领域都情有独钟。比如,著名的诺贝尔奖创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诺贝尔自身是一个化学家,他的最著名的发明是炸药。但是,根据最近披露的一些资料,诺贝尔对于文学非常钟爱。 表现在:
首先,在诺贝尔大约2000多册丰富的藏书中,有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但是较大部分是人文方面的作品,特别是纯文学方面的作品。他的阅读领域很广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他的最爱。
其次,他和自己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保持了频繁的交往,也参加了当时的一些文艺沙龙。他最欣赏的作家有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和瑞典作家维克多·吕德拜利耶。
第三,在他35岁前后的某个阶段,他曾经考虑过放弃化学,转向文学创作。他去世后留下了小说和戏剧的手稿,一部印刷成书的悲剧作品《复仇女神》。由此可见文学对于他的吸引力。
第四,由于高度评价文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他在遗嘱中亲自订立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几个基本标准,包括:(1)授予那些给人类带来最大好处的人。(2)在前一年(做出此成就)的人。(3)该人在文学领域创造了最杰出的作品。(4)在理想方向上的(作品)。
从这些情况绝对可以看出,在诺贝尔那孜孜不倦的从事发明研究的化学家的身躯里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向往文学之心。无论是在他之前还是在他之后,我们都可以看到跨越两个领域的名人和学者。我国著名建筑家和诗人林徽因女士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在这两个领域都很有建树。
如果老师和家长在学校和家庭中发现有些学生既热爱自然科学又对人文社会科学感兴趣,真是应该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令他们把对于这两个领域的兴趣都保持下来。自然科学培养和训练了人的理性思维,人文社会科学则锻造了人的情怀和感知能力。并不指望学生们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建树,但是一个对两个领域都怀抱兴趣的人无疑是一个更加丰富的人,他们拓展了生命的宽度,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