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65:培养包容失败和失败者的文化氛围——北大日记(309)

标签:
365体育丁俊晖 |
分类: 大千世界 |
此刻,在台球斯诺克世锦赛决赛赛场上,我国著名运动员丁俊晖和英国选手塞尔比激战正酣。昨天丁俊晖作为首次打入世锦赛决赛的中国选手,开局并不顺利,一度以0比6落后,目前扳回到7比10。在35局18胜的决赛中,丁俊晖还有取胜的希望。
但是,令我注意到的是,昨天丁俊晖0比6大比分落后时,网上评论中有一部分人不是鼓励丁俊晖,而是骂声一片,似乎丁俊晖不能够输不应该输,输了就如何如何。
体育比赛本身就是偶然性非常大的事件,能否取胜,不仅要看选手的实力,还要天时地利人和,更要看对手的发挥情况。在昨天的比赛中,塞尔比非常磨蹭,这无疑对丁俊晖的正常发挥非常不利。当然,我们希望丁俊晖能够经受住考验,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但是运动员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不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
由这一赛事,我想到,在我国,一种包容失败和失败者的文化氛围还尚未形成。比赛,只许运动员赢,不许运动员输,输了就骂人家,赢了是英雄,输了是草包,对丁俊晖如此,对之前的刘翔也是如此。这种文化氛围不仅不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一直鼓励的创新和创业。
所有的事业,开展起来,就有成功和失败的两种可能,从概率上看也是这样。为了取得一次成功,我们必须包容九十九次失败。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成功,经历上万次失败。如果我们只要那最后的成功,而不接受无数的失败,说明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不正确,也说明我们输不起,并缺乏包容失败者的胸怀。
根据美国国会统计办公室的有关数据统计,美国的风险投资企业开办10家,有5家失败,3家打平,2家成功。这2家就有可能是微软,是FACEBOOK。如果不接受5家失败和3家打平的企业,也就没有这2家成功的企业。
包容失败者的文化氛围,不仅为成功者欢呼,也要为失败者鼓劲。今天的失败者可能就是明天的成功者。如果一直失败下去呢?也没有关系。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教练鼓励他参加1936年夏季奥运会时说:“在比赛中无论你是赢了还是输了,重要的是你曾经参与在其中。”
丁俊晖,加油!如果不能赢得比赛,也没有关系,我们为你曾经参与在其中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