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65:城市之“围城”效应——北大日记(307)

标签:
365文化围城 |
分类: 大千世界 |
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本小说《围城》,一直以来十分受读者的喜欢。他的夫人也是著名作家杨绛女士曾经在拍摄《围城》电视剧时,给小说点题,写下:“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进来,人生的事情,大抵如此。”此话是为箴言。
我们每到一座城市旅游,走马观花,兴致勃勃。比如,我到香港,对在这里的朋友说:“香港真是多姿多彩,好喜欢。”她却皱起眉头:“你不觉得这里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很大吗?”想一想也是,对于一座城市,过客的心理和住客总是不同。
再比如,我到南方一座新开发的旅游城市旅游,望四处山清水秀,看十里春茶飘香,对引领我们的导游说:“你们住在这里多好,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导游却回答:“住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新鲜了。夏季游客太多时,好多旅游景区我去的次数太多都不想去了,为了工作还是要去。你们北京多好!”
自己常住北京,若是数说北京的缺点,信手拈来,一堆又一堆。空气污染,人挤车多,房价高企,医疗资源紧张等等。
确实,越是长期住在某一个城市,对于它的审美就越是疲劳,对于它的缺点就越是看的一清二楚。看其他的城市总是比北京好。这就是城市之“围城”心理。
其实,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里子”和“面子”,如果没有这个城市里居住的人辛辛苦苦敌手膑足的劳作这个里子,这个城市的面子也不会有多么光鲜。游客只看到面子,看不到里子。住客深刻地感受到里子,却忽视了面子。
我想,这也就是人需要旅游的深刻原因:暂时离开一下我们居住的城市,去感受一下其他的地方,换位思考,客观认识自己所在的城市:并非一无是处,尚未十全十美。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最适宜在哪个城市生存下来。不抱怨,也不盲目乐观,用自己的双手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在一个城市里的位置,开创一个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城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