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的家宴,走怀旧路线,席设“梅龙镇”总店。
“梅龙镇”是我小时的食堂之一。当年旅居美国的舅公常常回上海经商,他老人家设宴,我小小孩童沾光,也是座上客一个。
舅公嗜吃,将“国际饭店”、“绿扬邨”、“珠江饭店”、“红房子”、“梅龙镇”、“南伶”这些馆子排好队,一家家吃将过来。所以我的童年,总是和烤鸭、狮子头、蜜汁火方、干烧明虾打交道。当今写一些和食物相关的文字,应该是受这段经历的影响吧。
算起来,“梅龙镇”去得最多。
这家老店并非做本帮菜,从前是做淮扬菜起家,旧时川菜在上海大行其道,两相结合,成为所谓的“川扬菜”。
上海的饮食文化中,此类的融合特别多,移民城市的包容性,由此可见。
既然怀旧,要把老菜一一叫齐才行。可惜当今的菜单远不如原来丰富,我记得那时连火锅也供应,而且可叫活蹦乱跳的河虾,整缸倒入锅,比现在那些海鲜火锅用竹签串海虾高明得多。
最后的菜单计有:镇江肴肉、素火腿、棒棒鸡、清炒虾仁、响油炒鳝背、回锅肉夹饼、蚝油牛肉、香酥鸭、富贵鱼镶面、大煮干丝、葱油开洋煨面和鲜肉小笼。
都说肴肉亚硝酸盐含量高,不够健康。我主张吃东西适可而止,不会死人。肴肉则要配姜丝和镇江醋才叫正宗。
素火腿还是那么以假乱真。我虽然反对仿荤菜,不过这家伙小时候吃得太多,已产生感情,网开一面好了。
棒棒鸡已变了味,有点可惜,以前色白,现在用黑芝麻酱代替,黑漆漆的,颜色恐怖。
虾仁和鳝背没什么花头,回锅肉夹饼就比较特别。和成都那一派不同,“梅龙镇”炮制此菜,从不下青蒜,通常用几根豆苗点缀。这道菜,味道一点也没变过。
富贵鱼镶面,其实是干烧鳜鱼带面罢了。当然应该属于川菜,但是却是由重庆的大师傅来上海掌勺时发明的,反过来又传回川渝。
干烧的手法,海派川菜也有自己的套路。本来应用醪糟汁,只下汁不下米,我们则用完整的酒酿。判断干烧菜是否具有海派的成分,凭此即知。
“梅龙镇”的小笼记忆之中做得真是出色,今天吃到的,也觉普通。大家批评老店不进则退,多少是有道理的。
但是说什么也好,功架还是在。我们去那些老店,已不完全吃食物,我们吃的,是自己的回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