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虾饺平反论

(2014-01-20 07:15:21)
标签:

美食

分类: 老波头论平反
    电视节目介绍一家香港餐厅的虾饺,经理模样的香港人拍着胸脯打广告,“我们的虾饺馅,只用整颗海虾,而且绝对不加别的材料。”也许能够获得观众的掌声不少,但是此言一出,我即刻转台不看。
    不单单是这一家的问题,当今的馆子都喜欢在“大”字上做文章,一颗虾仁不够,再加一颗,尺寸愈做愈大,快包不住也没关系,恨不得把虾仁露出来给你看,最后用个俗得不得了的形容词结尾--“多么弹牙呀”。
    味道究竟如何呢?一大堆虾仁塞在嘴里,鼓鼓囊囊,嚼得牙齿发酸才吞得下去,所谓“弹牙”,大概是指这件事情吧。总之,倒是吃得很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不过家家皆来一手,就不觉得突出了,最致命的,是始终觉得寡淡,有点平凡。
    原因是在快节奏和工业化的影响下,虾饺的制法已走样。我不是反对食物的改良或者创新,但如果为了追求生产效率,连本来面目也失去的话,干脆发明一种营养丸,大家吃饭时数到三,一起吞下好了。
    虾饺这种茶点的诞生,距今不到百年。由广州一间临河的小茶楼发明,当地河虾甚多,老板现捕现剥,用面皮裹而蒸之,一时大为流行。后经城中大茶楼和食肆的师傅研究,外观上已和我们吃到的这些较为一致。
    传统上正宗的虾饺至少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一、用澄面来制面皮。将小麦面粉洗出面筋,剩下的浆水沉淀、滤干,再经历日晒的过程后研细即成澄面,淀粉较多的关系,质地幼滑,色洁白,宜蒸宜炸。至于半透明的效果,要靠猪油师傅帮忙。
    二、外形呈半月状,共计十二褶,俗称“蜘蛛肚”。
    三、馅料有打成胶的一两只新鲜的河虾仁、滚水烫过的肥膘和笋丁,以猪油拌之。河虾鲜甜,肥膘甘香,笋丁爽口,缺一不可。
    四、大小多以一口为限。本来是一盅两件的消遣食物,吃巧不吃饱,没必要做得太大嘛。
    现在的虾饺,从源头的澄面生产工艺已发生变化。本来靠阳光晒,如今用机器烘,这么一来,就不够爽滑。另一方面,嫌猪油不健康,以鹰粟粉充数,看上去没什么异样,但是入口,满嘴是糊罢了。
    接着把肥膘和笋丁都取消,对前者还是有偏见,后者则非贵货,显不出身价。最后只剩下一条路,大家拼命塞虾仁。
    其实海虾一点也不逊河虾,前提是同样游水。冰冻的海虾一点吃头也没有,何况又以养殖货居多,鲜味不足。纯粹靠这一招吸引客人只能骗骗年轻朋友,老饕看到,摇头叹气。
    节目中客人问,“为什么不跟碟醋?”
    经理回答,“粤菜讲究清淡,想让大家尝到本味。”
    唉,清淡不代表寡淡,本味更不是无味。从前的虾饺多么惹味,照样放碟醋给你蘸,说到底,对自己的食物没信心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第一寿司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