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第一次听说至今,已近二十多年。
外婆的友人潘公夫妇,皆为才智高雅之士。尤其潘公,多嗜古典小说,恰好碰到我这个每年都要重读四大名著的小书痴,一老一少大谈《红楼梦》,其乐融融。
两位老人家膝下无子,生活十分潇洒,退休之后,四处旅行,回来便将经历与我分享,印象深刻。
后来到日本,潘公游山玩水的热情,不逊那些年轻的背包族,一日,二老从旅行团脱身,叫辆TAXI,自往郊外踏春去也。
回程时遭遇当头一棒,日本地址的写法与中国不同,我们标以某某路某某号的习惯,早已深入脑髓,但日本人写起来则是某某町某某丁目,类似西方人街区的概念,别说外国人,有时TAXI大佬也会迷路。潘公夫妇左转右转,天已黑,找不着北。想叫车,又不知乡下地方,要到车站才叫得到。黑漆漆的,二老有点心慌。
好在酒店有张救命的卡片,出门时揣入兜里,潘公见一家小铺还亮着灯光,惴惴上前敲门。
一个小伙子走将出来,潘公不通日语,取出卡片,指手画脚地比划,小伙子回去拿来纸笔,两国人用汉字交流,终于沟通得七七八八。
小伙子示意“跟我来”,这一走,就走了快半个钟头。愈来愈不识路,只见路灯昏昏黄黄,犹如鬼影,潘公乃熟读《水浒》之老儒,脑中不知闪了多少个杀人越货的镜头。
终于抵达一间修车铺,小伙子进入,不久另一小伙子跟着出来,即去发动汽车。原来前者无车,路又不熟,所以请友人帮忙。
这下顺利返回。潘公只会一句“阿里阿多”,翻来复去讲了数十遍,两个小伙子深深鞠躬,转身离去。
“从前,对日本人总有偏见。”潘公每次回忆这段故事,必用此开场白,“但是……”
我照规矩这么接口,“好人总比坏人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