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工作有效率。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具有抗病能力,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龋齿,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不难看出这个标准涵盖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标准,1-4项关注心理,5-10项关注生理。这和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无病就是健康’的标准显然差别巨大,可以看出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角度健康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概念。现在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恐怕都和健康沾不上边,难怪《中国健康白皮书》上说:中国人口中真正健康的人不到3%!想想我们身边的人有几个是精力充沛的,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的?你到海边的沙滩上,游泳池边看看有几个人是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肌肉、皮肤富有弹性的?可能看到的大多数都是要么大腹便便,要么骨瘦如柴的!大部分人一有感冒就难受的不行,赶快去挂水,赶快去吃药,有几个是凭着身体的免疫系统自己战胜感冒的?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没病就是健康’,哪怕精力已经很差了,胃口已经很差了,情绪已经很差了,睡眠已经很差了,只要没有躺下住到医院里就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就是亚健康的,亚健康有健康两个字那也算健康了!那就该熬夜熬夜,该抽烟抽烟,该喝酒喝酒,该不吃早餐就不吃早餐,该偏食就继续偏食,该不运动就继续不运动。。。。。。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任何一个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功能性(非器质性)改变的阶段发展而来。在非器质性的阶段治疗较为容易,一旦进入器质性损伤的阶段,治疗就困难多了。在疾病早期,若病人能及早调整,把它消于萌芽状态,这是一种本事。像扁鹊望齐侯之色一样,病早期仅有表面征象,及时进行治疗,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这个标准当成一面镜子,每天照照,看看自己哪些方面有欠缺,有差距,就在生活中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营养,加强运动等去改善。有了标准就是有了方向,只要往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并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中,那健康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成为现实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