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不自动化,这是一个问题
(2012-01-14 14:51: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感 |
15岁,again,认真得好可爱一个。
----------------
我们在斯德哥尔摩的时候,为了要去离它很远的一个island,就把一直跟随我们的大红箱寄存在了火车站,就是那种投硬币的自动寄存柜。当我们正准备把它锁上的时候,妈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要是哪个恐怖分子寄个炸弹在这柜子里怎么办?听到这个问题我也顿时语塞,脑海里立刻联想到不久的几天后报纸上说不定会登出个斯德哥尔摩火车站惨案,而我们的大红箱也未能幸免……想到大红箱里装了我们所有的磁带还有电脑资料,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出于警惕恐怖分子的严肃考虑,我们最终决定把大红箱里的所有磁带还有电脑背在身上,并且尽快逃离了火车站,生怕要是不及时我们便有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
当然要承认,我们没有坚守在火车站与人民共患难,不对警察提出申请要求他们检查所有的自动寄存柜,并要求安全局的特工随时监视有无恐怖分子的行踪——这当然都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但是我们逃避了。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完全是出于一种自私的考虑,我们应当检讨。
然而妈妈让这个事件得到了及时的升华。妈妈说,看看,看看!这就是人类自食其果!为什么一定要用机器存行李?为什么不用人工?就是这些机器才让那么多人失业,为什么不把这些职位让给人?唉!人最后一定会被机器驱逐出自己的家园!唉!这个社会已经不再相信人了,只相信机器了!然而我们周围的环境确是越来越不安全了!而我又想到果果原来跟我说的事儿,本来拍纪录片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又一次也是拍火车站自动积存行李的地方,结果差点拍到一桩惨案,就是一个女儿把她母亲杀了然后剁成块塞进了自动寄存柜中。后来,基耶斯洛夫斯基从此不再拍纪录片。这种联想确实差劲,老基也并不是因为自动寄存柜而不拍的纪录片,我只是想说明,的确有很多恐怖的事情都发生在自动行李寄存柜上。
至于妈妈说的关于人工化还是自动化的问题,恐怕就不简单了。妈妈说她不明白为什么好多城市公车上不再是人工售票而改用刷卡,这既毫无意义而且还减少就业机会。当然包括所有的工厂,都在拼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而代替劳工,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但从另一种老观点来看,机器不是在把人从繁重的单调的工作上解放出来了吗?只是机器不知道其所谓“解放”就是“下岗”的代名词而已。然而这两者之间,孰是孰非?
扪心自问,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单调乏味的工作?每次我坐地铁时,还是难免有些许同情那些撕票的工作人员。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撕啊。想想我们每次匆匆忙忙的跑下地铁站台,他们的面目恐怕连看都还来不及看清,急忙赶地铁的我们就已经把票塞到他们手里去了。我们与他们之间不会有任何的接触,更别提什么感情上的交流。我们在他们眼里不是人,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已,一种符号而已。他们在我们眼里更不是人,只不过是个撕票的机器。更别提那些整天面对机器的工人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恐怕机器上的纹理都已经可在了他们大脑最深的褶皱里。当一个人的工作不再有创造性,生成性,发生性的时候,这样的工作难道不应该由机器替代吗?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两难局面。如果说还要追究什么的话,也只能追究到工业化的头上了。现在已经不是手工业的时代了,如果说以前的手工品还带有人极大的创造性,还有一个构成的过程的话,现在所有的产品中人的成分已经越来越少,这也是实现工业化必然的道路。
所以,就算我在这里再怎么大放厥词,有些争论终究无可避免。
前一篇:斯德哥尔摩会场有感
后一篇:有些事情到底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