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入伏。虽然今年的伏天还没发威,头伏的天气比往年要凉快一些,但依然能感觉到火辣辣的热浪。蒸笼般难熬的“苦夏”让很多人变得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气短口渴,甚至头晕、胸闷、恶心……这些是“疰夏”的表现。“疰夏”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症状,就像春天有“春困”一样,主要是长期的暑热之气体所致。
中医认为,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调整过来,就会出现“疰夏”症状。从西医角度讲,由于天气闷热,排汗使皮肤的血管扩张,这时皮肤所需要的血液也要多一些。因此,胃肠壁黏膜血管的血液相对缺乏,胃液、胃酸的分泌也随之减少,从而影响了食欲和消化。
摆脱疰夏要多吃苦和酸
如何摆脱“疰夏”的苦恼?康宝莱浙江营养区讲师金永红说,吃好、多运动是夏季养生基础。具体地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注重早餐,膳食均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每天都能吃全七大类营养素,且比例适当,尤其要注重早餐的搭配。早餐是一天中重要的一餐,夏季尤其如此。因为,头一天晚餐到第二天早餐间隔了12-14个小时,虽然中间有8小时左右是处于睡眠状态,但睡眠也很消耗能量及营养素。要不然,就不会有“人在睡中长”的说法了。
多喝水,多吃酸的食物。夏季食欲不振、胃口差是常见的现象。金讲师建议多吃点酸味的食物,如山楂、杏、猕猴桃、青苹果等,有开胃的作用;还可以在菜里加点醋,特别是凉拌菜;吃海鲜时蘸点醋,不仅可以开胃,还可以杀菌。此外,夏季出汗多,多喝水是必须的,每天每人至少要喝1200毫升,水尽量选择矿物质水。饭前适量饮用还可增进食欲,但切忌大量饮用冰水,特别是运动后大量出汗时。
适当吃点“苦”。很多人在夏季常会出现胸闷、上火等症状,建议适当吃清热解毒的食物,像绿豆、蚕豆、赤小豆、黄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甜瓜、苦瓜、菊花茶、荷叶茶等。
坚持有氧运动。适当合理的运动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而且还可以保持身材,每次运动时间最好能持续在30-45分钟。推荐的运动项目有:游泳、瑜伽、太极拳、健美操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