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改成功只是意淫

(2013-07-07 09:35:03)

下乡有感之五:医改成功只是意淫

徐毓才

上峰总说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而我总找不到这样的感觉。想来想去,估计是评价标准不同。

上面认为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投入越来越多,报销比例逐步攀升,是故,认为老百姓看病贵问题应该得到缓解。然而没有深入了解资金使用效率,如果,医改前卫生院次均住院花费1000元,报销60%,群众资金掏400元,四年后次均住院花费1500元,报80%,群众自己出300元。看起来是便宜了。问题是现在这个病卫生院不看了,看不了了,得到县上去,县上的花费是4000元,报销75%,患者自己出1000元,车费、住宿费、伙食费增加1000元,这算起来就是2000元。还有一种情况是,国家投入的钱,如果没有花掉,还在社保基金的账户里,投入是不是发挥了零效益。不但如此,随着CPI的增长,实际上这些钱自然贬值了,听说,社保基金去年累计结余已经超过今年筹资总额了。

基药制度,国家以为已经实现了县镇村全覆盖,实现了零差率,就以为老百姓看病便宜了。实际上,基层(镇村)由于只能在规定配送企业采购基药目录内药品按上面规定的价格销售,不准二次议价,这样的结果是药配送到位率很低,很大一部分药价高,致使基层无药可用,老百姓使用的零差率药品比不实行零差率的药品价格还要高。县级医疗机构实行了三统一,零差率,原来有回扣的药在“三统一”漂亮外衣的掩护下,俨然做起了合法的皮肉生意,只是零差率的损失从财政得到补贴。

那么,医改成功与否应该以什么标准评价呢?我以为还是李总理讲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看看是否做到了。做的比医改前好,就是进步,做的达到60分及格线,就可以算做成功。简单地直观地看,就是看看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实际上并没有明显改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成功与否由谁评价?我们现在听到的都是官方的一家之言。而真正客观的判断只能有医改的主体做出。谁是医改主体,无疑是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因为医改之初,确立的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现在看,差得远!因此何谈成功?

听听基层的声音,可以认为,医改成功只是意淫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