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先生来山考察调研座谈会发言
山阳县卫生局
徐毓才
尊敬的厉以宁先生、何玉春女士及各位专家、领导:
卫生作为民生的主要方面,近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十七大提出“病有所医”目标和新医改实施三年多以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农合筹资水平等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极大惠及了普通老百姓,成果显著。但从基层实际看来,有一些新问题,值得警惕:
一是一些政策促使基层病员有继续向上级医疗机构集中的趋势,导致新的“看病难、看病贵”。分析原因大致有五:一、基本药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品种不适宜农村、大量配送不到位问题等,导致基层无药可用,一些过去可以在镇村看的病现在没法看;二、医患关系紧张,加剧看病风险,村医一次纠纷即被击垮,乡镇卫生院工资全额保障后,医务人员不愿意承担风险,加速病人向城市流动;三、药品零差率后,村医收入锐减,财政补贴不足,严重影响积极性,部分村医逃离;四、种种迹象表明,卫生院正在由“重医轻防”向“重防轻医”过渡,加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萎缩;五、现行的工资体系是越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工作的同志,工资待遇越低,加剧优秀医疗人才不安心基层,竭力流向城市大医院。
二是村卫生室建设实行民办公助方式,产权归个人,难以保证“持续发展”。目前,我县农村卫生室大多是村医自建,国家补贴1万元,产权归个人,当村医“逃离”之后,村卫生室即刻“消失”;还有的是几个村医合作经营,而房屋却是某个人的,房屋租金、收入分配等问题缺乏“规制”,合作经营没有模式和基础,习惯了个体户式经营方式的村医没有了积极性,工作也难以正常开展,效率下降。
三是公立医院改革缺乏相关各方协同,难以取得实效。目前的编制、人事、物价、工资分配、传统观念阻力较大,各种既得利益群体不肯轻易放弃,而实行强推硬推甚至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措施,可能会伤了“元气”,影响医改,违背“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的改革初衷。
以上发言,若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