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达卢西亚萨阿拉奥尔韦拉白色小镇西班牙 |
分类: 走的地儿 |

离开让人难忘的大镇阿尔科斯,继续沿着A372公路前行,走到EI Bosque镇的时候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拐进颇有驾驶乐趣的山路。貌似我选择继续走A372公路是比较险峻的选择,一路上一串又一串的发卡弯,加上遇到的西班牙司机狂野,让我像是开赛车一般。

不过半小时之后,视野里就远远的出现数个可爱的白色小镇盘踞在一小山上,不过开近来看,可爱这种形容词对于这些小镇并不合适,形容他们为奇迹似乎更准确。比较倒霉的是,在接近小镇“萨阿拉”(Zahara)的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那雨下得需要把雨刷开到最快。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找地方停下等等再走。这时,在朦胧的雨中,居然出现了开道的警车和若干跑步的人,更加倒霉的是,这是一场“环萨阿拉”越野马拉松赛,为此警察和志愿者早早的就把通往镇子的主干道封锁了。



尽管我很钦佩这些参与者下着如此大的雨还在坚持跑,但要命的是警察把我们引向了一条狭窄异常的田间土路上。这条平时绝对不会有人走的路早就已经泥泞不堪,我的这辆小柴油MPV开在路上剧烈的左歪右斜,转向不停的打滑,我也根本就顾不上把车弄的满是泥土了,费了好大劲才钻到另一条公路上。最终我在一座荒弃的堡垒下找到了个停车的地方,看着眼前的马拉松选手们稀稀拉拉的从眼前跑过,索性拿出之前采购的补给吃了午饭,这自驾游,带着充足的食物和水都很必要啊!
眼看雨小了些,我跑去问马拉松志愿者这些人啥时候才能跑完?我们怎么进镇子呢?志愿者小妹给我指了另一条坑爹的单行线,后来幸亏对向没有车,否则估计我就要被狂竖中指了。顺着那路左拐右拐的,最后我发现还是不小心开进了马拉松选手的行进路线里,就只要跟着跑步的人以爬行般的速度走镇子里的30度坡,幸亏这辆车好开。
镇中心与阿尔科斯比起来“挤满了人”,当然这是因为比赛的缘故,终点就是小镇的中心小广场,早到的上百人早就已经聚集在路上的几家酒馆里聊起家常了。对我来说比较现实的是,他们所有人的车都停在了镇子里,因此停车位捉襟见肘。我开着车走在满是300度回旋窄单行道里,当在一个隐蔽的车库里我寻得了一个免费的位子时我才长出一口气。


停下车来,才安心的打量萨阿拉小镇,这里和阿尔科斯并不是一个风格。总体上来说萨阿拉的白房子们更新更整齐,从停车场向斜坡下看去有种现代社区的感觉。这些建筑得到极好的修缮,从景象看来基本让人不会想到这里的历史也能追溯到摩尔人统治时期,甚至于是罗马统治时代,倒是镇子的阿拉伯味儿名字“Zahara”纪录了它的历史。在摩尔人统治时代,所有的白色小镇都是围绕军事要塞而建,萨阿拉自然也不例外,建在山顶上的堡垒见证了整个镇子的历史变迁。






刚下完雨的潮气配上安达卢西亚的炎热组合成了爬山最大的阻力,尽管这山很小,但走上去的这20分钟也让我出了一身汗(和我胖了可能大有关系)。不过走不了几步就可以看到镇子周围的开阔景象,顿时感到一阵清凉的感觉,还要感谢镇旁的水库,湖水蓝得就像是地中海的海水。







山间小路旁长着很多地中海附近地带常见的大棵仙人掌,上面长满了红色的诱人果实。之前在广西吃过这东西,因此我之前去西西里的时候一度打算摘两个来尝尝,最后还是放弃了,并且也奉劝其他人也别尝试为好。这种果子富含超高的维生素C,但缺点是果子上有一丛丛超细微的毛刺,稍微抚弄一下就会飞散得到处都是,落在皮肤上就会直接插进毛孔里。那感觉就像是小时候找果树的时候被杨拉子蛰的感觉,而且还很难搞清楚到底有多少根刺扎在身上,也极难拔出来。所以吃这个东西需要有一幅长塑胶手套和一个塑料袋,就算有了这些东西没有经验也无法搞定它们。


山顶的堡垒已经完全废弃了,留下一片苍凉的景象,一条铁栏杆连接着曾经建筑留下的断壁残垣。虽然堡垒并没有太多看点,但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左边是蓝色湖水遗迹一望无际的丘陵河谷,而右边则是同样一望无际的橄榄园以及山下的白色小镇,这两部分看起来色调光线都截然不同的景致由堡垒连接到一起,形成了一幅信息量繁多的瑰丽画卷。

不舍的离开这如诗的山水画,就算是远走了数十公里依然能回头望见萨阿拉那险峻的身姿,不过很快的下一座风格迥异的白色小镇就出现在眼前了。“奥尔韦拉”(Olvera)与萨阿拉不同之处在于小镇里最重要的两座建筑都在山顶制高点上,雄伟的新古典主义教堂(Iglesia Parroquial Nuestra Senora de la Encarnacion)以及阿拉伯风格城堡(Castillo Arabe)。



我很不愿意看到这里的道路比萨阿拉镇子里还要难开一些,更大的坡度让我怀疑斜坡上停那些小排量车是怎么开上去的,更不要提在这样的斜坡上还要与其他车擦肩而过了。最终我在一道将近40度的直斜坡前望而却步了,首先是因为那直上直下的坡尽头直冲着蓝天,完全不知道前面路啥情况,其次导航上也没有这条路,再有刚下完雨后石板路格外滑。但正在我决意在坡下找地方停车的时候,一位本地大妈开着一辆A级小车一路爬了上去并且她在路的尽头停了车,路的尽头居然是她家的车库…


这座小镇的规模虽说不比阿尔科斯,但称为小镇稍微有些屈才,这岔路可比其他镇子多得多了。好在对于我们来说,最终目标终归还是在山顶,因此只要一直往上走就总会来到大教堂以及城堡跟前。事实上这里的主要看点也主要就在于这两栋建筑以及他们跟前的一条大街,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奥尔韦拉“Olvera is a street, a churchand a castle, BUT what a street, what a church and what a castle!”。
这两座建筑在山顶上的同一个广场两侧,教堂此时已经不开门了,但城堡还有20分钟关门,于是我们赶着跑到售票处买票。售票处是个很漂亮的小院,有个小小的纪念品商店,一个帅哥在那儿值班卖票。他确认了我们只待20分钟足够之后却把我们带出了院子,闹了半天城堡的大门并不在这里,如果他不带我们去恐怕我们也看不出来那不起眼的朴素小铁门居然就是镇上最重要的景点入口。他用钥匙替我们打开门,告诉我们一直往里走就是了,随后又指给我们看出门的按钮,合着游览这里还是完全自助的,他还特别嘱咐我们记得走得时候要锁门...

这座城堡是镇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2世纪的建筑今天看起来简单而坚固,至今仍然完好的毅立在山顶上。而那座大教堂最早的地基可以追溯到5世纪摩尔人统治时期,后来由此地的贵族Osuna公爵出资改建而成为了19世纪加的斯省最大的教堂之一,但教堂落成不久后公爵的家族就破产了。如今这里成为了安达卢西亚最成功的农业区,对于当地经济贡献不小,也因此聚拢了8000多居民世代居住在这里,这可比一般白色小镇1,2千人的规模要大多了。



从阿拉伯城堡顶部俯瞰整个镇子,少了些山野情怀,而“白色小镇”核心的白色建筑群则是真正壮观的景象。这时我发现城市的制高点不只这两座大型建筑,在不远处的一个山包上还有一尊高达10几米的基督像,石像的设计像极了里约热内卢的那著名的地标建筑。这尊石像配上漫山雪白的白色建筑与优雅古典的大教堂,整个镇子的氛围都显得特别圣洁,从某些角度来看,这景象就好像是书本中形容的天国圣域一般,美得让人想要双脚离地。

在游览这些白色小镇的过程中,每次离开一座小镇都有种久违的不舍感觉,这些由寻常百姓家的住房所构成的美景让人觉得格外真实,就连那些考究不清的历史片段都仿佛更真实的刻在了一座座城市核心建筑之中。我想对于白色小镇的居民来所这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家园,或许他们早就对这里的美不以为然,但对于外来者来说,一座座的白色小镇能留存至今,就是一个个延续几百上千年的奇迹。
前一篇:日本东西-道顿崛品尝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