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金陵晚报5月19日那些年的门外会
(2022-05-19 19:03:21)
那些年的门外会
11-雨花石-金陵晚报
http://jlwb.njnews.cn/jlwb/html/2022-05/19/content_221859.htm
|
那些年的门外会
回忆如茶
2022年05月19日 11 :雨花石 稿件来源:金陵晚报
写下这个题目,我感到很对不起家乡的方言。那熟悉的、形象的方言,到了纸上就不得不变了味儿。门外会,把前两个音连起来,读得快一些,就是mer会,它类似于鲁迅笔下的“社戏”,在我们家乡,就叫门外会。
门外会是在麦收前,村里极重视的,年年都要唱三天大戏,至于唱的什么,我早已记不清了,但地点都是在大队门外的打麦场上。对门外会的记忆还有至今仍能听到的一首童谣,常常是老人让小孩子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拉着他的小手,前后晃着说:“箩箩锯锯,门外会叫你,杀个鸡,擀肉面,呼噜呼噜吃两碗,大舅吃,二舅看,三舅急得盘哪儿转。”于是,那些年,我们就常盼望着过门外会。
门外会还没到,卖水煎包的就提前一天来了。他们支起大鏊子和风箱,烧上炭。下午放学时,我们就会看到蓝色的火焰舔着鏊子底,老远就能闻到水煎包子的香味,但我们也只能忍着。第二天,我们一放学就和大人来到门外会上,父亲也会给我们买上几个水煎包,我们吃着煎得焦黄的、周围还带着焦片的水煎包,真的比过年还要高兴。还有大绿豆,都是煮好的,一分钱一勺子。我们会买上两三勺,倒在手掌心里,一粒一粒地吃着,那味道真香啊!
吃饱了,我们会花上一分钱,买糖水喝。卖糖水的拿出一个玻璃形的小鸭子,它是空心的,往里面灌上红色的糖水。我们掏出钱,把糖水接过来,噙在嘴里一丝丝地吸着,像喝了琼浆玉液一样。糖水喝完了,玻璃瓶子绝对不舍得扔,留下来灌妈妈和的白糖水喝,仿佛有了小鸭子的玻璃瓶,糖水分外甜!
大人们都忙着买收麦时用的农具,镰刀、草帽、木锨、木杈……路的两旁大多摆的都是这些,最多有几家卖布的和卖杂货的,我们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我们吃饱喝足,就到处跑着玩儿。看着比我们大一些的人买琉璃嘎嘣儿,“嘎嘣嘎嘣”,听起来倒是悦耳动听,可是我却不敢买。因为我知道“琉璃嘎嘣儿,只耍一会儿”。那是薄玻璃做的像花瓶一样的东西,瓶底极薄,靠人的一呼一吸来振动瓶底的玻璃,让它发声儿。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儿,玻璃本身就易碎,再加上振动,更是娇弱得不得了。我从小害怕碎玻璃,所以只是看别人吹,吹得好了我羡慕,吹烂了我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买!
时过境迁,门外会自行消失了十几年了。那些年的门外会,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寇俊杰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