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才有希望
(2024-08-29 21:51:03)分类: 学生篇 |
现在的西畴美丽和谐,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商业贸易繁多,大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一条条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森林近在咫尺。每天早上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听到鸟儿欢悦的歌声,欣赏美丽的景色,到处都是繁荣的景象。但是昔日的西畴,是一片荒凉贫瘠的土地,西畴县的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75.4%,是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非常不利于人类生活居住,曾被外国地质专家判了“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的死刑”。
西畴人民并没有被这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吓倒而退缩,反而愈战愈勇。西畴人民,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高举向困难宣战不低头的的旗帜。西畴人民奋斗着,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在这贫瘠的大地上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乐章。
共产党员李华明,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进村路,带着15户村民,2003年开始自筹修路资金,用双手和铁锤、铁锹向悬崖峭壁“宣战”。修路之难有如登天,但李华明并没有打退堂鼓,村里青壮年不够,那就带上老老少少一起干;钱不够了,就卖鸡卖牛,不能用炸药炸石头,他们就打好炮眼,把膨胀剂放在里面,慢慢把石头撑裂。铁锹断了,换!手磨破了,忍!人滚下坡去,爬起来。历经12年苦干,2014年1月,岩头村终于修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进村路,接着,县政府出资16万元,群众出力硬化了路面,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
还有58岁的刘超仁,1999年,他每个月有一百多块的退休工资,而全村年人均收入不到300元。刘超仁为了帮助他们,萌生了一个入党的念头。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江龙气候适合桔子生长,他动员群众引种桔苗,有8户人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把桔苗种了下去。最终桔苗卖了个好价钱。群众沸腾了,都要跟刘超仁他们种桔子。现在江龙村的桔子8个品种1000多亩,远销昆明、越南,全村果农收入上百万元,户均增收入上万元。如今,全村68户人家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没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昔日的口袋村甩掉了贫困帽,成了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生态村、富裕村、文明村。全村森林覆盖率由1955年的百分之三十五提高到百分之八十点四。江龙村已看不到贫困。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毅?是什么让他们不畏艰险?是什么带领他们走向成功?其实就是我们的西畴精神。西畴人民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西畴精神。干等着老天爷不会开眼,施舍什么,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想要有好果子吃,那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通过劳动干出来,这就是西畴精神的核心内容。
西畴精神是一面永恒的精神旗帜,它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所在,有倡导了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核心价值观。勤劳的人民,伟大的创造,闪光的精神,为减贫史创造了西畴奇迹,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西畴经验。西畴精神是一座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丰碑。这种精神,焕发着历久弥新的神奇光芒,彰显出超越时空的宝贵价值,
是中华民族放行自建自强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的伟大昭示。具有跨越时空,散发永恒魅力的深远影响。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永放光明。
(云南文山州刘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