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探索
(2024-08-29 21:43:09)分类: 教师篇 |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追求发展是他们的权力。在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当将成人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只注重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美术教育的目的,忽略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知识掌握的过程。
传统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弊端多,把教会学生画出一张布局合理、美丽整洁的图画,做一件像样的手工制品就算完成了任务,只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上,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只强调对物体的模仿,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画出各种物体,强调绘画技法,让学生临摹教师的范画,教师成为美术活动的中心,教师提供的形象是学生绘画的典范,学生画出的图画几乎是一个模子里拓出来的式样,没有个性。把简笔画的各种图示直接灌输给学生,我曾看到课外兴趣美术班的张海燕同学,在平时的美术课中将兴趣班里学到的牛取代了其他样子的牛。这是陷入为主的缘故,他画的牛市几何图形构成的牛,是概念化的牛。而且这个牛的画法将很长时间留在学生的记忆里。从学生的画面上看,内容丰富、布局合理、色彩艳丽、与众不同。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感觉、思考和想象,让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观察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对事物的感觉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定格,失去了学生自己的绘画风格,扼杀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而且《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也说道: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客体。我们不应干涉和限制儿童艺术活动中特有的创造力,不应让学生的画成为教师范画的翻版。杨景芝教授曾经说过:无视儿童学习的自主性,儿童就会感到压抑,这会影响他们能力的发展。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独立的审美世界,儿童知觉的选择也是极具个性的。专业学习的素质基础,从人的发展方面考虑,主要是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人的艺术基本素质,只强调技能技法,会使儿童过早陷入只重技能的误区。儿童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果先入为主向学生灌输他们不理解的东西,就会妨碍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去画。因此,我认为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也不能进行灌输式教育,应采取整合式教育方法。
怎样进行学生美术的整合教育呢?实践中我们实施“四个结合”:
创作与写生相结合。
写生有利于儿童的感知力,可摆脱传统临摹教学,提高学生造型能力。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捕捉对象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大胆地绘画,不需教他们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第四条写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实施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观察、思考与创造相结合。
学生的特点是直觉思维,在知觉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想象的创造,看看、想想、做做,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运用丰富的联想进行创造,观察和创造都离不开想。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就是忽略了“想”字,由老师代替了想。例如:画一幅《美丽的村庄》,色彩、布局,老师早就设计好了,绘画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的教,包括画哪种物体,使用什么颜色,物体的位置、大小怎样等等,等于把嚼碎了的东西喂给学生,造成学生机极大地依赖性。虽然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绘画出非常美丽的画面,实际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填鸭式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只偏重于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启发学生想象和创造。应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环境。例如:图片、录像、实物等等,让学生从观察开始,看看、想想、做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关各种知识与学生绘画相结合。
音乐、美术、语文等各领域的知识是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的。学生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兴趣越浓,观察就越仔细、越深入,知识经验也得到了丰富。在学生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想象,加工反映在画面上,观察想象越仔细,画面就越丰富精细。
技能技巧的传授与创造性相结合。
在学生绘画前,对绘画提出技能技巧和创造性的要求。所谓的技能技巧,不是说教师教学生怎样画,学生就怎样去画,也不是教师教学生怎样画图形,怎样涂色,使用什么颜色,或不能用什么颜色,而是引导学生随物体的形状、结构进行观察,了解事物的颜色、性质,在绘画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技能技巧的东西就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得推进。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敢于想象,不受成人思维的限制。学生能在多彩的云彩中,杂乱的草丛中想象出七星怪状的东西,机械的学习只会剥夺学生想象创作的灵感。正如把技能技巧和创造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技能技巧的基础上,渗透想象的因素,就能创造出个性张扬的作品。学生是美术创作的主动建构者,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材料,创造机会,创设环境和气氛,让学生主动选择材料,独立思考、操作和想象,尽量鼓励学生自发的表现欲望,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用新奇的事物引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充满自信地进行自由创造。
“四个结合”,必然开辟出学生美术教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