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就是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
也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中。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因此写作了《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在该诗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好的家风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束束光线如同无言的教诲,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照亮我们人生的长路。好的家风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子承父业,撰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是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然而在现实中有多少人因为错位的亲情观,不正的家风滑入罪恶的深渊。
“家风坏,堕落始,腐败生”。家风不正,便会上行下效,明朝大学士严嵩,义子遍天下,父子都是高官,权倾朝野。只是这爷俩的长处是揣摩圣意,欺压同僚,买官卖官,谋财害命,到被贬职流放了还不知道收敛。最后严世蕃被杀头,严嵩80多岁还到墓地要饭,最后饿死。“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父母对子女的爱,超出了一定的界限便是溺爱。从“老子办事、儿子收钱”到“父女齐上阵”,一桩桩腐败案件的背后,无不折射出了对子女管教的缺位和家风的不正。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梦想启航的地方,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因此我们要以昂扬的姿态,赓续好家风,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每一个家庭都做好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民族才会进步、社会才更和谐,党风政风才会持续向好。(云南大理州彭锡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