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课外阅读

(2023-10-16 18:17:15)
分类: 教师篇

一.培养低段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第一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可见,低段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在低段就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一种习惯,这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当前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通过查阅资料、与学生座谈后,我们发现,小学低段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缺乏计划性和目标性

新课标出版后,许多学校、老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对课外阅读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不清晰,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内容缺乏计划性。低段学生五万字的阅读量应该如何计划,一学期该读多少本,达到多少阅读量,该读哪些类型的书,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是否该有相应的指导策略等等问题呈现在学校、老师面前,这使得当前的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学生看似在读,收效却甚微。

2、总体阅读量少

低段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障碍较多,阅读速度相对缓慢。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大打折扣。加之学生课外阅读受课业负担影响较大,低段教学多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而对课外阅读关注较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得不到保障,阅读量自然明显偏少。

3、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性

首先表现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在课外阅读培养的初始阶段,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难易程度相当的、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读物尤为重要。低段学生认知能力较差,课外书的选择、购买大都由父母购买,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他们对书籍的难易程度、孩子的心理需求拿捏不准,致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其次,阅读过程中的指导、评价缺乏。当前的学生课外阅读通常是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学生在家自行阅读。阅读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缺乏沟通与对话,更谈不上具体指导。最后,学生读后感受、体会无人分享,阅读兴趣也会大大受挫。

三.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途径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低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已成为

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阅读培养要有目标性和计划性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语文学习内容、学段特点,制定确实可行的阅读目标和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学生进行培养。把培养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学生入学初期,学生的汉语拼音尚未学会拼读,识字量较少,教师可选择讲故事、听有声读物等形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待拼音熟练之时便可找一些简短的拼音读物,图画精美的,图多文少的读物研读,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享受拼音拼读故事的乐趣;学生识字量有一定积累后,教师可推荐学生看一些故事性强,图文相配的书籍。

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读,爱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就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读书的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选择合适的书来读。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选择与年龄相符的,饶有趣味性的图书是学生热爱阅读的第一步。低段学生的心灵充满想象,充满好奇,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他们对课外书的理解和接受总爱从图画入手。那些图画生动、想象奇特、语言有趣的书籍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绘本阅读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等都很适合孩子进行阅读。而到了二年级,那些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的书籍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等。

2)巧借教材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教师研读文本之后,要帮助学生尽可能找到由阅读文本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以巩固文本知识,丰富、扩展文本内涵。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课内,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怀素写字》一课,了解了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我找来了《王羲洗笔成墨池》、《欧阳询流连观碑》等课外读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也激励了他们刻苦练字,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又如在学习了二年级《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伊索》中所有关于狐狸的故事,一起感受到狐狸的狡猾、诡计多端、不怀好意,这样狐狸这个角色在学生的头脑里更加鲜明、更加丰满。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低段学生阅读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有一部分学生虽然相对喜欢阅读,但持续的时间较短,此时便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首先学校班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每个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建立图书角、设立读书专区,好书分享会等专栏,实施图书漂流,让阅读“动”起来。

其次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学生课外阅读大多数时间都在家中进行,因此争取家长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把家长的热情也调动起来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鼓励亲子阅读,鼓励家长读书给孩子听、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听孩子读书、一起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等。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真正喜欢上阅读,并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成长阶段。

最后家校要互动起来,督促学生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阅读卡,要求学生将每天阅读的书名、阅读时间填写在表格内,并摘抄好词佳句或写体会。每晚请家长签名评价。每周在班上公布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也把学生在校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这样的互动督促,使教师、家长都能及时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个动态。

4、指导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

当前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孩子课外阅读兴趣不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成就感。所以老师、家长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还需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读一点的好习惯,课外阅读贵在坚持,才能显示出成效。语文教师的布置的家庭作业应该每天都有阅读这一项,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一年级的学生刚学写字,教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课外阅读的收获、感想通过图画的形式画出来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5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的兴趣不稳定。为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把课外阅读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并获得成功的喜悦。具体的方法有:

1)建立奖励机制,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教师要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数和题目,对爱读、乐读的孩子进行激励和表扬。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组织开展例如“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读书分享平台,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要让学生乐读好读,要让学生真正让“动”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想方设法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关注学生阅读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努力营造一种自然、轻松的阅读环境。由于低段学生的兴趣很不稳定,因此,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昆明经开区董凌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前人展风貌
后一篇:雨声在心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