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人展风貌

(2023-10-16 18:08:56)
分类: 教育篇

   中华民族百年浴血奋战的革命史上,上海定然是风暴的中心。从新文化运动起,上海那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这也不禁让我好奇:此时处于偏远山区的云南,将呈现怎样的革命风貌?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片中国西南边陲的山地,那座美丽的昆华园。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五四狂飙席卷中华,那些同我们一样年轻的先辈们,是怎样做出生命的抉择?“大约过了十天,上海的报纸和北京学生会宣言寄到昆明,同学们纷纷奔走相告,奋起响应。”这是杨青田笔下昆明的五四运动。在校史馆中,我们看见被称为“云南《新青年》”的《滇潮》杂志犹如春雷在南滇回响;我们听见,“还我青岛”的铮铮呐喊响震云霄,惊醒国民的酣梦;我们还看见,一个个青春的身影,让无数旌旗在这片土地上高高地飘扬……那一刻东北的山东与西南的云南,虽相隔山河万里之遥,却遥相守望,连接起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同样作为昆华学子的我们,更应当“进前而无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啊!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从一封封含着血泪的离别信中,曾经的决绝与爱在梦里鲜活,栩栩如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德三的《狱中遗书》。“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这是革命者的魄力与勇气。可我们也从中窥见他那令人动容的铁骨柔肠:“母亲!但愿你饶恕你那狠心的儿子!你的儿对你流下泪了!”“儿最不放心的,就是那热爱难舍难分的媳妇,她为儿受尽一切人世的苦难”……看着那泛黄的纸张上字字血泪都珍贵,我竟一时恍惚,如同看到了那位坚强的革命者为亲人而泪流满面。我不由想起了林觉民的《与妻书》。“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泪飞顿作倾盆雨,又毅然绝尘而去,只留下怀着身孕的陈意映从门缝中取出那封信,方知他牺牲的消息。“妾愿随君行”的誓言仿佛还在昨天,奈何七尺之身已许国,再难许卿。这似乎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题,可水深火热中的他们知道,这是一道必答题,没有国,哪里有家呢……

一切都是为着“造一个幸福的新世界,做一个幸福的新国民。”他们懂,我们也懂。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从展馆中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时,门口的一小面墙吸引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看,大大小小的便签上,是昆华的学子们写下的感言。字迹或许还青涩稚嫩,那句句誓言却直击人心;“生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一字一句,让我感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仍在我们体内流淌,千百年来赓续不绝。

身边的同学受到感召,也纷纷在墙上留下心迹。新时代有如此青年,真让人想起守常先生那句“虽然,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矣。”更何况,中华民族正年轻。

辜鸿铭曾说:“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看过昆一中的校史馆,我真切感到了这句话的分量。我看到了昆华园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永远年轻的我们,星星之火百年相传,巍峨爱恨生生不息。初心不变,风骨未改,碧血丹心为人民。能够来到这样一个昆华园,是我的荣幸和骄傲。未来可期,昆华可期,中国可期。(昆明市第一中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他们的力量
后一篇:谈课外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