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远飞志
(2023-07-13 07:24:11)分类: 教育篇 |
初相遇,是好奇与憧憬;
再回首,是难舍与留恋。
微风习习,时光静好,
又是一年毕业季,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
同学们美好的青春记忆。
我们相始于初秋,为理想而来;
告别于盛夏,为梦想而去。
6月30日下午,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学校操场举行。云南师大附中校长马永文,副校长杨永、吴元永、施加玺,云南师大附中校友会会长王世滇,荣誉副会长张晓东,副会长马佳、高文胤、彭清,2008届校友郑天宇以及全体师生、家长代表出席本次典礼,为青年致贺,为未来壮行!
云南师大附中副校长施加玺主持典礼
今天的毕业典礼,是2023届高三学子在附中的最后一次集体聚会。
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优秀毕业生代表2023届高三文1班苏心遥同学发言。三年时光,倏忽而过,面对即将离别的校园,苏心遥在发言中表达了对老师辛勤培育的感恩之情,对母校学习生活的眷恋与不舍,同时勉励同学们将美好的附中记忆珍藏,继续书写人生的锦绣华章。
家长代表2023届高三理12班潘柏宇同学的母亲胥露文女士发言。她向即将奔赴新征程的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孩子的老师们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同时,胥女士分享了自己与孩子健康相处的几点经验:第一,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第二,给孩子充分和轻松的爱与尊重。第三,家长要信任学校,与学校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第四,聚焦孩子的学习,但不唯分至上,不给孩子过度压力。
云南师大附中校长马永文致辞。
马永文校长充分肯定了2023届高三全体教师的辛勤劳动,并从三大方面寄语全体毕业生:一是希望同学们保持求知的欲望,始终不忘学业,始终与书为伴,始终做一个求知上进的读书人;二是希望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永远不要忘记父母恩情,永远不要忘记母校,永远不要忘记祖国。三是希望同学们勇敢追逐梦想,能够有“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精神定力,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坚守本色,做信仰坚决的人,做精神高贵的人。
云南师大附中校友会荣誉副会长张晓东致辞。张晓东校友称赞母校是一方纯净的沃土,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教给同学们扎实的基础知识及理论。她勉励同学们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云南需要你们,在云南这片广阔天地,你们也可大展宏图,大有可为。
云南师大附中校友会会长王世滇、2008届校友郑天宇先生向母校捐赠。
云南师大附中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8届校友马佳女士向2023届年级主任李琳老师捐赠毕业纪念衫。校友捐赠活动是饮水思源的美好传统,充分体现了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挚爱与深情,这浓浓情谊将助力学校发展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云南师大附中副校长吴元永通报2023届高考成绩。
云南师大附中校长马永文为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这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期许。希望同学们能踏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立身百行,以学为先。2023届全体师生默默耕耘,厚积薄发,求实认真,团结进取,收获今夏硕果累累。
愿2023届毕业生刚毅坚卓,崇德博智,心怀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学生代表致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当然,今日的休止符也代表着未来新生活的开始。时间——“一条由过去、现在、将来、永恒和永不组成的无穷无尽的经线”,是博尔赫斯的圆盘和沙之书,以及它们共同代表着的“可能性”。在附中度过三年,“可能性”在我们脑海里的样子或许已经从《红拂夜奔》里“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不是有趣的,所以强忍着绝望活着”变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如果我当初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如今我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附中给予我们一个广阔的天地,让我们看见丰富的可能性,故而我们也更有奔赴未来的勇气与力量。
今天过后,我们将各奔东西,但无论我们走到了哪里,无论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我们都会记住附中的一草一木、一课一言,记住在附中的欢笑和泪水、喜悦和失落。同学们,走出附中,去追寻属于我们的梦想吧!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吧!
家长代表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第一,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律不是天赋,需要从小培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身收益。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陪伴孩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父母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习惯,首先自己要先践行这样的习惯,才能给孩子带来正向的引导。
第二,给孩子充分和轻松的爱与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一生最坚强的铠甲,因为被爱,所以生而完整,因为被爱,所以自信坚忍,因为被爱,孩子知道自己拥有最安全最温暖的港湾。尊重也是爱的表现之一,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孩子得到我们的尊重,他就会懂得该如何尊重他人。孩子是鲜活的生命,有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才能使他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让他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
第三,家长要信任学校,与学校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有幸遇见师附,遇见师附的老师。因为一流的学校和顶尖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言谈举止进行正确引导,并兼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在附中的三年学习生活中,我和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了附中对于孩子们的包容和尊重,这里有浓厚的学习探讨氛围,有勤学善思的朋辈同窗,有张弛有度的管理空间,让孩子能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在学习研究、社会交往各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严格广博、勤奋好学、勇于探索、追求不息”的学风滋养了孩子对理科的学习兴趣,这为他未来的大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他在相关学科的钻研作了扎实的铺垫。让我再一次衷心的感谢师附,感谢师附的培养!
第四,聚焦孩子的学习,但不唯分至上,不给孩子过度压力。到了高中阶段,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很大,我常常鼓励孩子制定自己的长远、持久目标,通过一个个阶段性小目标的达成不断累积不断成长。虽然考试成绩和排名永远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但是对于考试结果,考好的时候,我会很开心地祝贺他,鼓励他再接再厉,考得不理想的时候,我会安慰他鼓励他,进行总结并查缺补漏。我的心态是,凡事保持乐观,都往好处想,一次过程中的考试证明不了什么,人生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起起落落。当然,适时地给孩子敲一下警钟也是必要的,告诫孩子,不可马虎,但是也要安抚孩子,过去的无法改变,我们要以更饱满的状态和更充分的准备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最后,祝云南师大附中续写辉煌,再攀高峰,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愿可爱的孩子们圆梦今夏、再创辉煌!
校长致辞: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同学们即将踏入人生新征程之时,为大家送上母校的祝福。我谨代表附中全体师生,向顺利完成高中三年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特别感谢辛勤培育你们,教诲你们做人求知的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是他们和你们一起上网课、战疫情,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困难、认真备课、耐心辅导,是他们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真情陪伴、默默守护,用辛勤的汗水和出众的智慧为你们铺平通向高考、走向未来的道路;还要感谢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保卫科、学生宿舍、食堂、医务室等学校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的默默奉献让大家的附中时光更加动人;更要感谢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哺育你们成长的父母,在此我郑重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人的一生,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回首过往三年,和抗疫相伴的学习岁月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它让我们懂得了尊重和敬畏的意义,懂得了自律和独立的重要,懂得了命运有太多出乎意料,我们要学会拥抱不确定,同不确定性共舞。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面对一个变化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未来,相信你会更加坦然,勇敢前行!
如今你们即将毕业,走进大学,迈向社会,临别之际,道声珍重,送君三言:
再见了,附中2023届的学子们,道一声珍重,让我们相约未来。出发吧,附中2023届的学子们,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未来一定属于努力奋斗的你们。但无论走了多远的路,请大家记住,附中永远是你们身后温暖的家,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校友致辞:
尊敬的师大附中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师大附中86屇毕业生张晓东,我于1986年考取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1990年本科毕业回到昆明,1999年又攻读了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土木建筑这个领域活跃至今。
现在,我的公司是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资格认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最大机构,拥有近 40 名在职的注册工程师、50 多名正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人数超过住建部对一类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技术人员要求。审查人员均为行业内技术权威,多次参与住建部、住建厅对重大工程的现场技术指导与检查。
我要感谢学校、校友会给了我这个荣誉,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新毕业的师弟师妹们一个美好的毕业祝愿。
祝你们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同学们,首先,我们要感谢我们拥有了人生第一个很好的名片——云南师大附中毕业生,云南师大附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学风浓厚、人才辈出、在省内外基础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学校。建校至今,历尽沧桑,数迁校址,名随世易,血缘不变,精神永存。经过几代附中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求实、认真、团结、进取”的校风;“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严谨治学、开拓创新、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教风;“严格广博、勤奋好学、勇于探索、追求不息”的学风。
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气候适宜,高山、峡谷、河流、湖泊众多,动植物种类为全国之冠,拥有悠久人文历史底蕴。我以生为云南人而自豪,我以在这片热土上工作而自豪,对即将远离家乡的毕业生,我希望我们能有重逢和并肩工作的一天——
我诚挚欢迎毕业后同学们回到这里,追逐梦想,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年强则国强,人才兴则邦兴。云南需要你们,在云南这片广阔天地,你们也可大展宏图,大有可为。
最后,我希望你们怀揣家国情怀、民族担当,“不负当下,未来可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与祖国共命运,为母校扬名,
祝我们亲爱的母校: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云南师范大学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