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的意愿
(2023-04-28 06:13:19)分类: 教师篇 |
人,都有美好的意愿,也应该有美好的意愿,并且应该努力地去尝试,力求实现这美好的“愿景”“目标”。但是,也要学会理智地分析、选择、取舍,修正自己意愿中脱离实际,想入非非的“一厢情愿” “有志者事竟成”。每位家长对孩子也有自己的意愿,寄托着美好的“愿景”,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视为美好,常常要让下一代的孩子来实现;把自己积累的经验,要让孩子吸取;自己走过的弯路,不愿意让孩子再走。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孩子的行为和结果往往不尽与家长的主观意愿相同。
家长未实现的理想,孩子可能会努力争取实现,可能实现不了,可能部分的实现。这三种情况,家长都应理智地看待,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有其合理的归因。家长的理想不是孩子的理想,必然实现不了。家长的理想太高,孩子努力了还可能实现不了,也可能只是部分的实现。家长的理想内化为孩子的理想,孩子也努力奋发,家长也支持配合,理想可能实现;但由于客观的制约,这理想还可能实现不了。所以,家长只宜尽力支持帮助孩子树立理想,努力实现理想;却不宜硬逼着孩子实现自己从前的理想。
家长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孩子可能会部分吸取,也可能不会吸取,却不可能完全吸取。孩子依附家长时期,听爸爸、妈妈的话,自然会吸取一些。成长到一定阶段,家长的经验有极大的局限性,孩子不一定还会像小时言听计从,因他有独立认识、选择的能力。有的家长言行举止不被孩子信服,接纳,即使经验再好,符合正道,孩子也不愿意听从,吸取。家长总结的经验从实践中得来,孩子缺少实际生活体验,不可能全部听从、吸取;且一些经验已经时过境迁,不再适合孩子生存的需要了。所以家长只宜建议孩子吸取某种经验,而不宜强迫孩子照搬照用自己的经验。
家长走过的弯路,有的路段孩子不会再走,因为他的生活环境与家长不相同,那样的弯路已经不存在。有的路段与孩子的生活现实密切相关,孩子时时感受到,自然会吸取教训,不会再走家长走过的路段。但是,即使家长的弯路与孩子的经历有某些相同、相似,或者不相同,孩子也不可能不走弯路,家长不可能代替孩子走弯路。即使家长懂教育,会教育,孩子也善于领悟,孩子仍然会走弯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走弯路,人的成长过程必然要经历走弯路的过程,不想走弯路只是人的美好愿望。实际生活中,人人都会走弯路,孩子也必然会走弯路。所以,家长只宜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弯路,减少走弯路,却不可能杜绝孩子走弯路。
由此看来,家长教子的意愿,有的可能实现自己的良好愿望,有的则不可能实现,有的还可能适得其反。教子之妙,关键在心,关键在行,还在于必要的客观环境条件是否具备。可能与不可能也在于此。有心有行的成效,必然比无心、无行要好得多。然而,对于家长,对于每一位有美好意愿、有志者而言,即便有心有行,也要随着客观变数有所审视,有所变通,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