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转化举措

(2023-03-10 07:25:47)
分类: 教师篇

反思我校的教育现状,应该摈弃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本着为家长负责、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负责的态度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下面我就转化后进生的价值与举措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后进生形成原因。

1、个体差异。人自出生就注定存在差异,主要是生理因素,遗传基因、病理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

2、成长环境。家庭成员的教育误区、不完整家庭的阴影、周边不良因素的误导等因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

3、学校教育。由于学校、教师过于追求功利,滋生了歧视、排挤、放弃的土壤,加剧了后进生的形成。

二、后进生的价值。

1、生命延续。人的出生就意味着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就注定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后进生发展的权利。

2、家庭的期望。孩子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期望,是维系家庭幸福的纽带。没有谁的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学业有成。因此,不论孩子学习成绩是否优良,身体是否健康,都将是家庭的期盼。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基本的文化素质将会影响一家三代的幸福。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关系一家三代的幸福。

3、社会影响。人具有社会性,没有任何人可以独立于社会之外生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他的言行注定会影响家人、周边的人以及社会上的人。后进生如果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就有可能发展成危害家庭、社会的不良青少年或犯罪分子,就会给家庭、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转化后进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主阵地,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的要求下,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更加具有了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学校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国家赋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增强教师转化后进生的责任意识,转变人才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引导教师增强转化后进生的责任意识,用大人才观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长处,坚定信念,不离不弃,因材施教,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后进生的心灵,我想只要乌云散去时,总会见蓝天的。

二、教师要淡泊名利,育人为本。在追求经济回报成为价值观主流的今天,教育的功利性开始凸显。作为教师不要把追求经济回报作为教书的首选,应把育人作为宗旨。不要总是抱怨后进生拖了后腿,影响了绩效工资,平均分低伤了面子,影响了前程。应该摈弃功利性,增强普惠性、公平性。

三、家长要理解教师,加强沟通。望子成龙之心,父母皆有。有的家长将孩子的成绩不良,品行不端一味归咎为学校、教师的责任。动不动就指责教师,致使教师产生怨气,产生放弃甚至报复家长的念头。作为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误区,孩子的身心是否存在缺陷。家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才能理解教师的苦衷,家长与教师只有主动交流沟通,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客观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成绩是学生的重要素质。由于客观存在地域、生源、家庭背景、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给学校施加太大的教学质量评价压力。学生要因材施教、学校也要因校而异,对学校采用发展式的评价,才能减轻学校施加给教师的压力,后进生的转化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五、学校要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加大转化后进生的权重。学校在制定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标准时应将后进生的转化成效单列,加大权重,并有可操作性强、可持续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让教师的付出得到肯定,增强教师转化后进生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提高转化后进生工作的有效性。

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提升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造成信心不足、当心受嘲讽,更有甚者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只有从解决心理障碍入手,提升学习信心,才能有效开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摸清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降低目标要求。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增强信心,螺旋递进,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艰巨繁重,但意义深远。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不断的探索新举措、新思路,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昆明空港区王洪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点看法
后一篇:点赞歌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