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语感
(2022-09-19 07:24:43)分类: 教师篇 |
语感是一种语言的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一个具有良好语感的人,往往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如何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能力更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实践的重点。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诵——读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诵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诵读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使人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咏,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奥妙之处,化作者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灵敏的语感。
小学生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能凭语感去破翻译、解决,才能感知和理解。而诵读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知的过程。因此语感的培养要以诵读为基本方法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
古人读书,有“涵咏工夫兴味长”的名言,是说读书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方兴味无穷,诵读是最好的感受语言的情感方法,教师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技巧,创设意境,学生通过诵读自然地会获得语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语感训练的着力点在于“思”。只有边读边思,才能领悟语言的内蕴,促进语感快速长进。教师应在读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读、二画、三咀嚼来析文。通过比较、思辩、领悟,使学生逐步积累语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咬文嚼字,找出语言规律,领会语境,对培养语感都是极其重要的。
语感是讲究技法的,在一篇文章的朗读中掌握了一些感知、理解语言的方法。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指导学生“忆”,来增强语感。“背诵”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背诵能起到通过朗读对体会语言文字情感和内蕴的作用,还能贮存语言,锤练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
二、反复推敲——“品”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并对语言进行加工的一种心理行为。因此,语感培养必须指导学生深如推敲词语。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其中“敲”和“推”两个动词用法让学生细细品味,最后终于明白了“敲”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用词的精确。
能进入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优秀的文章。而我们之所以觉得文中某一人性格典型或文意深远,都是源自文字表达的贴切形象,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对课文中的某些关键字词进行揣摩推敲,对课文的感悟将会更深,更有力于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或换词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调换即把句子中重要的推敲词语换成一个与之意思相同的词语,相互比较让学生品位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精妙。
三、结合生活——悟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学习语文,培养预感都是很有效的。在《“番茄太阳”》一课中,可设计三悟环节:一悟“番茄太阳”,感悟明明笑容的纯真。二悟“番茄太阳”,体会笑中的乐趣。三悟“番茄太阳”,领悟笑中的温暖。通过三次感悟,让学生体会明明那一颗纯真的心。这样,学生能从生活到文本,深刻体会明明那一颗纯真的心。
四、 积累运用——写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只有充足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才有说和写的语言仓库。要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要做有心人,处处留心学语言。只有积之于平时,才能用之于及时。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荀子也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就是讲的积累的功效。语言材料积累多了,那里还有说不出来话,写不出来文的呢?
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转化运用。只有让学过的东西流之于口头、笔端,才能够记得牢,才能在表达上见成效。在课堂上,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口头造句训练,口头作文训练,口头讲故事训练等,而最常用的是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可利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到讲台前给全班同学复述一条当天广播新闻,或者复述小故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说能力,也培养了语感。
凡是学过一篇好文章,除读读想想外,还要加强仿作练笔实践。坚持写读书笔记,可以用读后感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用写故事梗概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用模仿写片断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可以在自己练笔的过程中,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认认真真的思考、斟酌,反复修改,亲自实践,凭自己已有的语感开始训练,到自己满意时为止,这样感受深、体会深、记忆深。每练一次,改一次,语感就加强一步。长此以往,何愁语感之不强?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学生有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才能获得敏锐的语感。语感是一种感觉,不能灌输、粘贴、转让。语感教学需要心灵的参与。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感教学过程就是心灵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声于外。
总之,语感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指导学生在文字中领悟内涵,并恰当运用语文资源,使语感培养贯穿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能不断获得升华。(昆明经开区陈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