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教学探索
(2022-09-17 07:38:17)分类: 教师篇 |
初三化学教学一直采用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即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初三化学教学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己。
逆向教学法是一种先果后因,即先确定所授知识的结果,再验证结果的案例,最后设计教学活动。它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设计先于教学活动方案,指向促进目标的达成。逆向教学法从果到因进行逆向分析,颠倒了传统的教学顺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逆向案例教学法又是逆向教学法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被新问题似“磁铁”般吸引着“研究”下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初三复习课及部分新课,采用逆向案例教学法,即在开始上课时,教师选择案例或问题并展示给学生,再以学生为主导,从化学知识角度来介绍、分析此案例或问题的原理、知识与解决方法等,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该案例展开。学生先对实例或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分析实例或问题中所隐含的、潜在的化学原理。在对实例或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化学原理或知识,然后对相关的化学理论进行学习。初三复习课及部分新课,运用逆向教学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先来看一个复习课:二氧化碳的制取,是身边化学物质的核心部分,其性质和实验法是历年来中考的重、难点,到下学期期末复习时难免有所遗忘。在复习CO2时,如果采用传统的复习方法,难免会从基础知识开始,所用课时较多,效果不一定好。实际上在复习课,学生已经知道CO2的性质,此时就要用逆向教学法:已知结论,再用创新小试验重新巩固所学知识,所需课时少,效果又更好。
逆向教学法不重复教材上的老实验,而是更有趣味性、创新性的试验。
所需仪器和用品:
药品: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大理石
仪器:大烧杯,试剂瓶,漏斗,酒精灯,镊子,紫色石蕊染紙花(湿润和干燥各1朵),高低2根蜡烛,小木条,火柴
在放置了2根蜡烛的烧杯中放入装有大理石的试剂瓶,再分别于两侧放入干燥石蕊试纸小花,一朵用蒸馏水湿润,用木条引燃杯中的高低蜡烛,用漏斗向试剂瓶中添加稀盐酸,使之与大理石反应,片刻后观察到,低处蜡烛先熄灭,高处蜡烛后熄灭。烧杯是加一个表面皿继续观察,湿润的石蕊小花变红色,干燥的石蕊小花不变色。将烧杯中所有的实验用品拿出,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滴加几滴酸,浑浊又消失。
通过实验的引入,在紧张的复习课中,学生自然而然回忆起CO2的主要化学性质和制取原理,知识系统化,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增加复习课的吸引力。
在某些新课教学中,运用逆向案例教学法模式,也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人教版第八章“金属与金属材料”,课件展示“伟大的中国造神州五号飞船”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器,老师扮演着讲解员、评判员的角色。教师对该案例涉及的金属和合金材料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灵活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学生对事件很感兴趣,相互讨论,触类贯通,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下学期讲“金属化学性质”时的这一节课,我把上学期9月让学生背的金属活动顺序表默写在笔记本上,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默,我就告诉学生金属活动顺序的三种验证方法。第一种金属(镁、铝、铁、铜、金)与O2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第二种验证金属顺序的方法,排在(H)前面的金属(除K、Ca、Na外)能与酸(稀HCl、稀H2SO4)反应制取H2。第三种验证方法,是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两金属间距离越远,越先反应,这样讲下去,边讲边练,教学效果好,大幅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难点分散。同时,学生条理清晰,也懂得如何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处理习题。
通过以上的一些案例,我认为逆向教学设计所倡导的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变革的要求。逆向教学法先确定目标达成的案例,进而判断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目标的距离,再根据案例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这一方面是为提高教学的指向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逆向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点是要有好的案例。该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仅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因此,初三化学的逆向案例教学中具体案例教案的确立与编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案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趣味性,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案例要突出教学内容,与化学原理紧密相关;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分析案例最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分析思维。
在使用逆向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授课前,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合理布置预习和复习任务,收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反馈信息等,并对问题及建议及时进行分类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充分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初三化学教学中应用逆向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逆向案例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等多种手段的教学方式,将问题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当然,应用逆向案例教学法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故而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和自身的具体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灵活运用,促进教学的协调发展,以期在更多的课程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昆明经开区余丽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