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
(2022-09-17 07:27:53)分类: 教师篇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课文以树喻人,树与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写樟树,暗线是突显人物的情怀。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樟树,读懂宋庆龄,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呢?
二、 教学亮点
1、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我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了与宋庆龄有关的各种资料供学生在预习时学习参考。在上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宋庆龄,谈谈他们对宋庆龄的了解有多少,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2、在学生预习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词语理解情况下,锻炼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理解词语,另一方面是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在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层次上,我从樟树的特点来作为划分层次的切入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出特点,并划分出本文的层次,这样就轻而易举的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化解了,并且学生也易懂。
4、本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过渡语自然,整堂课流畅和谐。
5、课堂总结时我既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不足
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
1、首先是教师的激情不够,导致整节课的气愤不够活跃。
2、指导书写生字时,细节上的教学问题较多,比如,“繁”字只教学生写了笔画,却没有提醒学生写字时易错的地方,强调不到位。
3、板书不够工整、美观、大方。
四、再教设计
如果再教这节课时,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激情,运用教师的激情带动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预设,生字教学要指导到位。
教学设计如下
1、猜谜语揭题导入课文.(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解题。解“故居”的意思。简介宋庆龄。(目的是理解题目,为下一课时做铺垫)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生字拼读,词语理解、掌握,课文朗读情况。(目的是检查预习掌握情况,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
4 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目的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5 再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文章脉络。
6 设置疑问总结全文。(目的是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7 指导生字书写。包括难写的字,易错字,记字、写字方法的指导(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运用)
8作业设计。抄写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组词。(目的是掌握生字并学以致用)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下苦功夫备好课。反复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吃透教材。
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情况,根据教学内内容,根据自身教学情况来备教学方法。
多听师傅和其他老师的课,吸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昆明盘龙区李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