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学生心灵
(2022-09-04 21:20:35)分类: 教师篇 |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对学生,为何要实施赏识教育呢?
我们要知道一言不慎,毁人前程,更要懂得慧言惠语教人求真。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渐趋性就会使得他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就会向着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看齐,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别人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悲观、消极,甚至叛逆地向坏的方向滑去。可见,对学生截然不同的态度,引发的学生的心理体验也就大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也就大相径庭。作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老师,肩负的是使学生茁壮成长的使命,而非误导损毁学生。
若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那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就得多一些暗示性的赞美和鼓励,让孩子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进而更好地促进自我实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懂得赏识教育,运用好赏识教育。让我们的赏识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给他们的心灵以甘露般的滋润,使得他们在良好的氛围里健康、茁壮成长。
实施赏识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赏识要基于爱,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应真心实意、真情、真爱。爱是融化心中一切冰凌和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爱学生,爱一切学生。任何的虚情假意,都不能长久,学生都能看出,只有真心实意地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让学生真心地接受我们。喜爱好学生、优秀生、特长生,那是很容易的;难就难在对一事无成、一无所长的学生,我们仍能真心实意、真诚地善待他们。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他是个再木讷、再顽劣、再糟糕的学生,在他的身上也总该是会有那么一点点闪光点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多留意那些所谓的“差生”,一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马上给予他们表扬,肯定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及时地感受到“光芒”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乐于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第二,赏识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人施爱,忌浮夸、虚假、流俗。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表扬不宜过于频繁,赏识不宜过分,否则会降低表扬赏识的实际价值;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表扬要适当,冷落和置之不理都是不可取的,应多加鼓励,给他们信心;对于学习和表现一般的学生,也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
第三,赏识要有针对性、持续性,要准确到位,要及时、有效。表扬要能针对具体的事、具体的行为,为什么要表扬,表扬什么行为品性,一定要让学生清清楚楚,比如某人拾金不昧、某人帮老扶幼、某人爱护公物、某人注重日常洒扫等,得让学生明白。表扬千万不能延时拖沓,因为时过境迁引不起当事学生的兴趣,当事学生的积极性将受挫,会觉得没意思、没劲。
第四,赏识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耐心,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求成。认清事物的本质,是需要时间和时机的,所以我们得给学生探索、改变和向上的空间、时间和机遇。不能总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和学生,否则,我们将很难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很难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就更不要说同他们一块儿体验他们的成功和快乐了。
当然,赏识教育应与批评、惩罚教育艺术地结合起来。赏识,并不是只看到好的方面,而漠视坏的方面。赏识,并不是一味地表扬、吹捧,学生错了也不指出,也不批评、惩罚。总之,学生不是“皇帝”切忌拍须溜马,该批评时就批评,该惩罚时就惩罚,其间掌握好方式方法就好。
总之,赏识教育是必要而可取的。不要怀揣牛粪去看学生,让我们内心充满阳光,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学生,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学生,少让学生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个赞美、多一次鼓励吧。我相信,只要我们内心纯洁,我们也将引领大多数学生有着纯洁的内心!(昆明官渡区张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