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设计
(2022-08-01 07:44:22)分类: 教师篇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1、讲故事导入。陶校长《四颗糖果》。
2、你喜欢故事中的陶校长吗?陶校长的教育方式这么与众不同,我们都很喜欢他。课件出示陶校长的简介,了解陶校长。相机学习“陶”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关于陶校长的故事,揭示课题《放飞蜻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见过蜻蜓吗?老师也很喜欢蜻蜓,瞧,老师带来了一只蜻蜓。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写“蜻蜓”两个字。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呢?请说一说。
2、课文中陶校长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那些方面呢?请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
读文提示:轻声读文,先读准课文后的生字词,再读读课文,把有关蜻蜓的语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3、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
师述:刚才认真读课文的同学们一定发现了,课文中称陶行知先生为陶先生,这是为什么呀?你们知道以前除了称老师为先生,还称什么样的人为先生吗?值得尊敬的人,有学问的人。所有有学问的人,无论男女,我们都可以称他为“先生”。陶校长不仅是有学问的老师,还是有名的校长,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我们都尊敬地称陶行知为陶先生。
1、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了陶先生和孩子们在谈蜻蜓呢?
细读2---10自然段读准、读顺,勾画。
汇报:陶先生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那些方面?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
2、学习2—6自然段
(1)开火车读2—6自然段读准“孑孓”“田埂”两个难读的词语。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叫“七嘴八舌”,他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来做做陶行知,我来问问你们蜻蜓喜欢吃什么?你们也来七嘴八舌地说一说。课件出示:“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呀,瞧!你一言,他一语争着说,抢着说,你们刚才就叫“七嘴八舌”。那蜻蜓真的是吃这些吗?它吃的是“孑孓”,课件出示“孑孓”的图。
(2)课件出示认识孑孓。孑孓就是蚊子的幼虫,孑孓很小,就生活在水中,蜻蜓飞在天上,怎么能吃到孑孓呢?原来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里,就专门吃孑孓,长大后它再吃蚊子,有趣吧!
(3)学习“蝇”“蚊”。苍蝇和蚊子都是昆虫,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3、学习7—10自然段。
苍蝇、蚊子、孑孓都是害虫,蜻蜓就专门捕食他们,我们来看一段蜻蜓捕食的画面。课件出示蜻蜓捕食的画面。谁能用朗读来夸夸这位捕虫能手?指名学生读一读,男女生比赛再来读一读。
你还对蜻蜓的那一部分感兴趣?读一读陶先生的的话学习眼睛部分。
四、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今天我们学习了陶先生和孩子们谈蜻蜓,知道了蜻蜓的食物、尾巴、眼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孩子们捉蜻蜓,最后一段是放蜻蜓。为什么孩子们捉了蜻蜓最后又心悦诚服的放了它,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捉
谈
放
(昆明经开区周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