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歌辅助教学

(2022-07-17 08:26:00)
分类: 教师篇

小学生的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价值的核心是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智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数学学科学习伊始就能将这些价值观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获得方法、把握概念、训练思维、学得轻松扎实,为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奠定基础,应该是数学教材的编者与我们一线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解决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编制了一些数学儿歌,很好地突破这个难题。因为儿歌往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学生备感亲切,生动、易学、易记。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一、激发兴趣原动力

人的学习与情绪有关,儿歌吟唱中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情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原动力。新的课程标准首先倡导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这三个目标又维系于严谨的数学概念、逻辑的演绎与归纳、事物发展过程的描述与记忆。儿歌简洁、通俗、上口生动且具体,儿歌游戏与手操是低年级学生最易于接受的行为方式;儿歌是儿童的语言,符合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儿歌能应验于知识迁移学说中的语法迁移,从而能更好地发展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歌还可以促进学生从已有的语言水平向最近语言发展区扩展,从而达到培养扩散思维,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数学教师们可以尝试着创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的儿歌,从儿童的语言环境中挖掘数学儿歌的元素,两句三句,简短明确,暨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在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计算教学是最枯燥乏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数学能力,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在以往学习了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看到纷繁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许多孩子往往顾此失彼,反复出错,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为孩子们编了四句口诀:“先乘除,后加减,若有括号括号先,同级运算顺着算,多种括号看级别。”孩子们兴趣大增,错误也大大减少。 

再如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商的方法,学会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因此,我编制了法则儿歌:“整数除法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教师边吟诵边讲解,学生边吟诵边练习,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

二、突出重点易记忆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把教学重点讲懂、讲深、讲透、讲活,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境界。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定义、性质,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往往显得抽象与生疏,学习起来困难很多,而这些又都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及关键,将这些重点与难点转化为一两句儿歌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关键!

教学实践表明,编成儿歌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忘记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编制读数儿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写数儿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再比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小数点,真奇妙,左缩右扩两边跑,一位十,二位百,三位千倍要记牢。”学生边念边操作,其乐融融。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和区分,从而影响到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与运用。比如:周长和面积、容积和体积等,而一首简单的四句儿歌“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体积占空间,容积算里面。”就轻易地解决了相似概念的混淆问题。

    三、分散难点强能力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和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编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总结并灵活运用,能够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量角”的教学中,量角的方法,有3个要点:顶点对准中心,0刻度线对准一条边,看另一边在量角器的位置读数。读数中有个难点,到底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为了强调量角的正确方法,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要点编写儿歌:“点对点(量角器中心点对角顶点),边叠边(量角器0刻度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叠),0度在右读内圈,0度在左读外圈”。

学习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要求正确记忆大月和小月,开始比较困难,把它编成歌诀就很容易掌握了。歌诀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教学植树、上楼、敲钟等间隔问题,关键在于搞清间距与棵数(层数、次数)的关系,而这一关键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难点,可以编成儿歌:“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四、总结方法提技能

  在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的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消化和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不但需要假设的思维方式,而且步骤繁多,学生不易掌握,再把“鸡兔同笼”的方法拓展到“知识竞赛”题中算分差、以及“多面值人民币”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系统地理清、掌握知识的脉络,帮助学生把此类问题解法形成准确的知识结构,我把结语设计成如下儿歌: “全是鸡仔把脚算,脚多脚少比比看,脚数少了兔来换,余下是鸡真简单。”如遇到“知识竞赛”题中算分差,儿歌则变为:“全是对题把分算,分多分少比比看,分数少了错题换,余下对题真简单。”学生记住了儿歌,便掌握了“鸡兔同笼”一类问题计算的核心方法,孩子们兴趣高涨,提高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儿歌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有效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编撰儿歌,过多会加重孩子负担,同时编儿歌也要做到严密而科学,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使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昆明官渡区王玉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连加连减教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