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反思
(2022-06-16 07:59:55)分类: 教师篇 |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乐园”为情景而导入的,课程中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题材,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信息解答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观察列出的连加算式,发现三个算式越来越长,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出乘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相同加数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模型,也就是学生学习乘法的“成长点”,再结合计算乘坐小火车、小飞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三个问题解释“相同加数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模型,从而体会乘法的意义。紧接着激发学生的兴趣“想不想知道乘法的写法,各部分的名称,表示的意义”,让孩子们带着求知欲认识了乘号的由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拓展了知识,在认识各部分的同时重点出示“积”的读音。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后,紧急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引发讨论,当孩子们争论时抛出开课孩子们提出的“旋转木马里一共有几个人?”,这一问题的解答,发现3+3+3+2=11不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巩固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至于练习,我安排了“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完成,在练习的同时巩固对“相同加数”的理解和应用。
接下来,我对今天上的这节课,结合自己的设计和课堂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
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游乐园生活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很佳,课始我趣味的导入把孩子们紧紧引入到课堂主题中,引发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根据孩子们好玩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发现“游乐园”里的数学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信息都和今天学习的主题紧密联系,起到了课前导入的作用。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尝试解答问题,列出连加算式,为引出“数字增加寻求简便方法”做好铺垫。
二、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后,紧接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引发讨论,当孩子们正在争论时抛出开课时孩子们提出的“旋转木马里有多少人?”,一同解答,发现“3+3+3+2=11”不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从而巩固了乘法意义的理解,更突出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的核心知识的强化。
三、
练习时我安排了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摆小棒完成,在练习的同时巩固对“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
小结部分,我让孩子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孩子们的精彩发言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了一共很好的回顾,也很好的进行了课堂小结。
五、
整节课达到了我课前的预设,效果也很好,我在引入乘法部分由于孩子们的回答没有到达预设的效果,我把乘法概念强加给孩子们有些突然,没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乘法的简便性,尽管后面利用“旋转木马里一共有几个人?”
进行了质疑,引发认知冲突后突现乘法的意义,如果课前再做一些对乘法简便认识的铺垫,这节课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最后的运用部分,如果引发孩子们找找教室里的乘法算式,课后再拓展寻找生活中的乘法算式,这样的教学思考,将会更好的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拓展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加强对孩子们的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断引发孩子们在学习中敢于发现数学问题,勇于提出数学问题,积极思考,分析提出的数学问题,不断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同时增加学习数学中方法的指导。(昆明经开区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