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实践中反思

(2022-06-16 07:59:55)
分类: 教师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但该节课属于学生学习乘法的起始课,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仅有个别学生能说出来,因此这节课对孩子们今后学习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开展教学设计时,我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节课是乘法学习的起始课,为进一步学习乘法打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同数连加”。因此,本节教材是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乐园”为情景而导入的,课程中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题材,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信息解答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观察列出的连加算式,发现三个算式越来越长,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出乘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相同加数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模型,也就是学生学习乘法的“成长点”,再结合计算乘坐小火车、小飞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三个问题解释“相同加数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模型,从而体会乘法的意义。紧接着激发学生的兴趣“想不想知道乘法的写法,各部分的名称,表示的意义”,让孩子们带着求知欲认识了乘号的由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拓展了知识,在认识各部分的同时重点出示“积”的读音。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后,紧急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引发讨论,当孩子们争论时抛出开课孩子们提出的“旋转木马里一共有几个人?”,这一问题的解答,发现3+3+3+2=11不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巩固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至于练习,我安排了“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完成,在练习的同时巩固对“相同加数”的理解和应用。

接下来,我对今天上的这节课,结合自己的设计和课堂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  导入部分

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游乐园生活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很佳,课始我趣味的导入把孩子们紧紧引入到课堂主题中,引发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根据孩子们好玩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发现“游乐园”里的数学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信息都和今天学习的主题紧密联系,起到了课前导入的作用。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尝试解答问题,列出连加算式,为引出“数字增加寻求简便方法”做好铺垫。

二、  新知识探究部分

 从设疑发现三个连加算式越来越长,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发散思考引出乘法。由于课前预设不够充分,当我问孩子子们:“知不知道乘法?以前有没有听说过乘法?”时只有几个同学举手,请孩子们回答时都达不到我的预设,我一下子不知所措,就把“乘法是加法的简便方法”的知识强加给了孩子们,这个环节很牵强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让孩子们对乘法知识的建构有些突然。随后,我及时调整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开展探究学习,提问:“想不想知道乘法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表示的意义?”这些问题很好的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认识了乘号的由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拓展了知识。在认识各部分的同时重点出示“积”的读音和意义,充分重视了孩子们的知识认知和知识拓展。在讲解72可以用乘法“7×214”表示,它的意义表示“72相加”,带着学生认识了乘法算式的读法,两种写法。并让学生尝试把另外2个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发现孩子们很善于学习,一下就把连加算式进行了乘法算式的转换,在发言部分孩子们很积极,还主动到讲台和其他孩子讲解加法和乘法写法转化,乘法的意义,并进行板书书写,这时我抓住了孩子们合作学习的亮点,拓展提问:“666624写成4×6=24,算式里的“6”老师看见了,可4在哪里?”,这个问题很好的对乘法的意义进行了建构。孩子们思考后很快回答“46 的个数,表示算式里有46进行了相加。”再请孩子到讲台就算式进行了讲解交流。这个环节很好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相同加数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模型,也就是学生学习乘法的“成长点”,再结合计算乘坐小火车、小飞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解释“相同加数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的模型,从而体会乘法的意义。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后,紧接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引发讨论,当孩子们正在争论时抛出开课时孩子们提出的“旋转木马里有多少人?”,一同解答,发现“3+3+3+2=11”不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从而巩固了乘法意义的理解,更突出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的核心知识的强化。

三、  练习部分

练习时我安排了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摆小棒完成,在练习的同时巩固对“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  小结部分

小结部分,我让孩子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孩子们的精彩发言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了一共很好的回顾,也很好的进行了课堂小结。

五、  感悟与改进

整节课达到了我课前的预设,效果也很好,我在引入乘法部分由于孩子们的回答没有到达预设的效果,我把乘法概念强加给孩子们有些突然,没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乘法的简便性,尽管后面利用“旋转木马里一共有几个人?” 进行了质疑,引发认知冲突后突现乘法的意义,如果课前再做一些对乘法简便认识的铺垫,这节课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最后的运用部分,如果引发孩子们找找教室里的乘法算式,课后再拓展寻找生活中的乘法算式,这样的教学思考,将会更好的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拓展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加强对孩子们的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断引发孩子们在学习中敢于发现数学问题,勇于提出数学问题,积极思考,分析提出的数学问题,不断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同时增加学习数学中方法的指导。昆明经开区李海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谈教学感悟
后一篇:两个教学片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