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教育传承
(2022-04-25 05:36:52)分类: 教师篇 |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投入使用,我们发现了不少文言文。我们都知道文言文是通往古典文学大门的必经之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主要记述载体。多习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而小学,正是语言文化学习的奠基阶段,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编者为何要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了先辈们的智慧。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感受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篇目增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统编版文言文篇目增多教学中渗透着传统文化。
一、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文言文教学连接着华夏的古今。毕竟,文言文是最精粹的语言盛宴,凝聚着几千年先哲大师们的心血。文言文是中华精神的命脉和重要根基。淡忘了文言文,就意味着隔断了我们与先前的联系。最终,我们不知道过往,无法建立文化自信和精神自信,精神容易陷入荒原状态。从个人素养的角度出发,阅读文言文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以近代文学大师、业界翘楚、学科专家为例,都饱读古诗文。巴金能够熟练地背诵《古文观止》中多数篇章,此书有200多篇选文,可见功夫用之所深。史学大师钱穆能背诵(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庄子》、《老子》、《史记》。从道德完善、人格构建角度出发,阅读文言文能够提升我们做人的格调和视野。
教育部门的指导纲要、办公厅的意见,这些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福音,文言文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部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些变化也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
首先,从课堂教学实施层面,我们必须探索出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增加文言文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厌恶感不断降低;其次,从考试评价层面,文言文在中考、高考中比例要会逐步提升,就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而言,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第三,也会引发持续性的国学热、古诗文热、传统诗词背诵热等衍生的系列活动。在社团活动、学生活动等方面,想必校外活动部门、科技部门、政府部门、群团单位等,都会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全社会积极探索,形成强大的合力,营造出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在此过程中,让我们找到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达到人格和道德的完善。
二、文言文教学
文以载道,文言文中的精神文化是经久不衰的,要引导学生古为今用。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文言文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说博大精深。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学好文言文对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传承和发扬,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促进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设计有效的课程导入,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当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将来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激发学习兴趣。
“课标”中关于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要求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尤其要注重积累。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都是学生喜爱的文学内容,因此在教学时应该侧重于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体会文言文表达与白话文表达的不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着重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自主阅读文言文,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期待。
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文言文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结合为一体,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精卫填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画,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知识。还可以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课本中,用凄美的音乐烘托出课文中悲怆的情感。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方法之一,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利用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能力还不成熟,看待问题时以形象思维为主,文言文的内容都比较简练复杂,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吃力。如果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文言文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读熟课文,读懂故事,感受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不同于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对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仅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这里的“诗文”指的就是古诗和古文。但很多小学语文课堂却将文言文教学目标单纯地确立为理解词义,练习翻译。学生们根本无暇顾及文言文背后传达出的情感,也无法体会文言文表达之妙。窦桂梅老师曾评价:这种教法使得文言文给学生的永远只是关于字、词和句的烦琐知识,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人为地拉大了文言文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在朗读中,教师要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教师的示范很重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正确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教师重点指导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因为我们优秀的文化是继承中发扬,在文化的传承中也不能胡编乱改。在熟读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已达到读懂故事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铁杵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功夫,就没有做不成的.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学懂的问题一定要学懂,一次被不出来的书我们坚持下去,二次,三次....一定能背出来.如果我们能一天天地坚持下去,有一天也一定会学有所成的。《少年中国说》热情歌颂了少年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批评了消极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鼓励人们要发奋图强,创建出光辉的未来中国,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对中国未来满怀希望。《司马光》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勇于救人的精神。《守株待兔》告诫我们不可不劳而获,不可有投机的想法,要明白属于你的谁也拿不走,不属于你的拿来也不会开心,自己要通过自己的付出而获得回报
三、通过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言文教材涉及到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促进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了先辈们的智慧。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感受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统编版文言文篇目增多教学中渗透着传统文化。(昆明经开区杨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