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案例
(2022-04-22 08:11:25)分类: 教师篇 |
[问题一] 理解“面积”的含义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长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上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那你想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生1:我想选择那张小的因为那张纸面小。
生2:我的想法和他的一样。
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而另一张的面小,要想很快涂完理所当然要选择小的这张了,是吗?
师:看来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有的物体的面小。
那现在请你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学生摸)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大小不同。
[问题二] 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的面积,那么观察一下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生:黑板的面积大,桌面的面积小。
师:你是怎么比的?
生:通过观察就知道了。
师:你能给这种比较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观察法。
师: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哪一张大哪一张小呢
生1:红纸片大一点。
生2:绿纸片大一点。
生3:一样大。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哪种说法对呢?生:可以把两张纸片重叠在一起比一比。(教师演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绿纸片的面积大一点。
师:说得对,我们给这种比较方法也取个名字。
生:重叠法。
师:这两个图形,你们能用前面的观察法和重叠法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有其它的办法吗?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图形。同学们合作,用小图形摆在这两个图形上。一、二组摆长方形,三、四组摆正方形,比一比哪组最快。
师:同样的长方形,测得的结果怎么不一样。
生:因为用的小图形不一样。
师:那怎么办?
生: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
师:对了,必须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统一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面积单位,如教室有多大、测量土地等。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出。而比较这两块硬纸片时学生就需要通过重叠以后才能正确地判断出哪个大一点。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就更具有挑战性。单依靠前面所学的观察法和重叠法已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于是引导学生摆图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而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标准的必要,从而引出面积单位。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将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灵气的学习过程。上述的教学,教师能把教科书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将其设计成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估一估、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能清楚地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参与了面积单位产生的简单过程。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面积单位”这个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形式过程。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大有好处,而且也给了他们点燃智慧火花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云南红河州董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