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结题报告

(2018-11-29 11:20:39)
标签:

杂谈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结题报告

延安育才学校课题组折海云

一、问题的提出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因教师抽象而单纯的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死板、枯燥、机械的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想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极差,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课题研究背景

1.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把音乐和动作结合起来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并以此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

2.小学低段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让他们在35分钟的音乐课堂真真正正的学到知识?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尽可能从儿童平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音乐游戏在实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3.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儿童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完成音乐教学的目标(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

1.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 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内容:

1、 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 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拟、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 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方法:

1、资料研究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

4、实践反思。加强实践后的反思与提炼,及时积累和整理研究资料,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五、研究工作安排

本课题研究自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限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准备阶段:2018年4月-2018年5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有关小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的文献和资料。  

3、制定整体方案,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做好实验准备。 

实施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0月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交流。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价。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进行唱歌课,学习歌曲,不懂得识谱,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上乐理课,学生又可能会因为枯燥,单调,往往只靠节奏一定的死记硬背,一时的记忆在被动的学习,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参与到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1. 儿歌法

把难记而又最基础的乐理变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端还是高端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音乐妈妈真粗心,取个名字 掉了包。又给 大家 添麻烦,请你一定 记清楚,四分 音符 唱一拍,别看 八比四 要大,八分 音符 唱半拍。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又如,在区分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教学中,用了这样一首儿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个圆点记清楚。四分音符加圆点,等于一拍加半拍,八分音符加圆点,等于半拍加半半拍。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2、形象化,由生活、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的方法

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心态中进入音乐王国,把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节奏融入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既直观明了,也颇有趣味性,便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3、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节奏练习时,可用哒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才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方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在直接用哒读节奏。

4、节奏律动游戏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特点表现是易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从低段要求掌握的节奏来看,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玩节奏律动游戏,看到不同的节奏卡片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5、在故事中通过律动亲身感受各音符的时值

以前在学习X X时,总让学生用走跑来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虽然学生也能很快理解,但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课后我就想怎样让学生既感兴趣又很直观形象的学懂呢?生动的故事和容易吸引低年级学生。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组编排故事剧,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给学生带标有音符名称的头饰,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了这些音符时值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进一步感受不同时值的节奏特点。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制订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节奏感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开展了课题组的主题问卷调查统计活动。

3、举行了研讨课、组内交流等促进课题研究工作。

八、教学研究的反思

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体会到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节奏进行练习,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能力,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通过节奏运动学习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节奏能力。目前学生的节奏能力还不够强,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创造各种有效的节奏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通过课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而且对节奏掌握的也很好,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把内容繁多的音乐知识归纳为简练的内容,调动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各种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打好节奏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