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岭探幽
一、寒山石横泉飞流
寒山岭,又名皇宫岭。杜国玲《姑苏城外山水间》载:“界于支硎、天平两山之间的寒山岭,涧水萦回,山径盘旋,漫山遍野都是隆起的花岗岩石,久经时光和风雨的打磨,都变得浑厚光滑。它们如屏如矗,
或插或依,若卧若立,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奇石博物馆。史载,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都在这里留连忘返,以至寒山岭又被称作皇宫岭。”(有书载,皇宫岭是乾隆皇帝命名的)。寒山岭位于高新区枫桥街道支硎村西南,北连支硎山,南与天平山仅一路相隔,东与狮子山、何山遥遥相望,西连龙池与花山相接。实际上寒山岭就是支硎山的南麓,在苏州乘300路公交车可直达支硎村,歩行登山。
民国元老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载:“岭背岩石平铺,瀑布痕数十,此必所称千尺雪也。登旁山顶,察天平过脉,形迹显然。下岭入寒山御道,经陆氏坊、毛氏坊、燕子坟、抵法螺寺,凡夫故宅也。旁为行宫遗址。此寺山径盘纡僻静,少游人,无寺产。......沿途长里余,皆清高宗之绿云楼、清晖楼、听雪阁旧迹,假山池桥,历历可辨。道旁建石幢石级,对山为吴县农场。至凡夫墓,碑刻‘明高士赵凡夫先生墓,吴荫培题’,行经行宫石洞,摩崖三四段,字模糊不能辨。”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明万历二十八年(1594)高士赵宦光(即赵凡夫)买下了这座小山,葬下了父亲赵彦材,然后守孝在山。他利用岩石山野的自然景观,自辟岩壑,叠石造园,凿山疏泉,构建小塘,又斩榛植松,养木培林,置砖雕木,筑室起屋,起名“寒山别业”。造好后携妻来此守孝,直到去世。他的墓也葬寒山岭旁。
赵宦光对这方佳境全情投注,他对所有的石壁泉流、亭台阁宇进行命名,这些手迹至今未完全蚀灭,如“千尺雪”、“云中庐”、“弹冠室”、“警虹渡”、“绿云楼”、“飞鱼峡”、“驰烟驿”、“澄怀堂”、“清晖楼”等等。赵宦光的来临使这座小山名声大振,引来无数骚人墨客,并在此登游观光,吟诗作词,留下了丰厚的人文景观。我们此次来此探幽,这些景观有的还能见到,如摩崖石刻“千尺雪”、“飞鱼峡”,有的只能看见遗址了,如“寒山别业”,大多数已被自然界风刃雨剑和人为的摧朽拉枯后荡然无存了。
乾隆帝游寒山岭千尺雪后作诗赞赏寒山飞泉:
寒山行千尺雪长句
支硎一带连寒山,
山下出泉为寒泉。
淙淙幽幽赴溪壑,
跳珠溅玉多来源。
土人区分称各别,
岂能一一征名论。
兰椒策马寻幽胜,
山水与我果有缘。
就中宦光好事者,
引泉千尺注之渊。
泉飞千尺雪千尺,
小篆三字铭云峦。
名山子孙真不绝,
安在舍宅资福田。
槃陀坐对清万虑,
得来曾有诗亦然。
雪香在梅色在水,
其声乃在虚无间。
乾隆御笔摩崖石刻
《千尺雪》摩崖石刻
千尺雪一带景色
山间水池(共有四处)
芙蓉峰一带的山体构造景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