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迹寻踪】
再访光福玄墓山圣恩寺真假山“寿洞”
2014年6月15日曾与博友同访光福玄墓山圣恩寺的真假山,行程匆匆,未及细觅,找到了真假山,却未能寻到寿洞及其摩崖石刻,甚感遗憾。今年1月18日,与博友一起走访了二妃庙、二妃墓和孙武演兵场遗址后时间还早,我们就直奔圣恩寺,去寻找寿洞及其摩崖石刻。玄墓山的山体是花岗岩,即真山。然圣恩寺后的玄墓山脚下却是一片和园林湖石同一质地的青石,即假山,所以圣恩寺里这个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观被人们称之为“真假山”。
据说这片“真假山”的青石是在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的一次山洪爆发时从山脚下的泥土里冲露出来的。它体连山根,又独立成形,它势若游龙,曲折盘旋在山根与旷野之间,它石色青灰,
奇洞透漏,洞脉贯通,击若清音,与背后大山虽各自成体系,却又根基相连,故人们唤之为“真假山”。据说后来这“真假山”又被山泥再度淹埋,至清代康熙十七年(1679)夏天,在又一次山洪爆发后再次显露真容。明代吴县教谕卢熊曾在假山石上题刻了“神狮出岫、海涌门、汲砚泉、涵辉洞、峭壁岩、螺髻峰、流云洞、凌空桥”等真假山八景。王渔洋《邓尉竹枝词》有诗云:“绿黛遥浮玉镜间,峰峦千叠水弯环。居人却厌真山好,玄墓南头看假山。”民国六年,康有为去玄墓山揽胜,欣然为“真假山”挥毫题写了“寿洞”两字,并作诗抒怀。
真假山前的空旷地上弃放着一堆破碎的残碑,从可见的文字来看,都与圣恩寺有关,应该是古圣恩寺的原物,我挑了几块能辨识一些字的残碑拍了点照片。
其一: 《圣恩禅寺中兴记》碑

其二:明天启年间碑
其三:《天寿圣恩寺》碑,仅能见“天寿圣”三个篆书大字

其四:“远暎”,行书飘逸洒脱,碑周精雕花边,疑是清乾隆御碑

其五:《圣恩禅庵开山记》碑
其六:“住持僧道宗准此”碑

其七:“御敕”碑,此残碑似是整碑的右上角,碑文已漫漶不辨,仅有二篆书大字,似是“御敕”,是整碑碑头的右侧,碑文可能是皇帝的褒奖之类。
空旷地上还堆放着雕龙石柱等石构件,似乎又要建造什么新殿了

真假山东部全景


寿洞的三个溶洞


洞口香客用于拜神的八角形八瓣花图案的石构件,很漂亮

从真假山上向下看,博友们在寻找寿洞和拍照
“寿洞”和摩崖石刻终于找到了,石刻全文:”寿洞
丁巳闰二月三日康有为“,原来是康有为的题字



姑苏老沈在真假山寻找“寿洞”和摩崖石刻时留影
(黄寅摄)
老沈攀岩拍摄照片 (黄寅摄)
(黄寅摄)

(黄寅摄)

(黄寅摄)

博友们在拍摄摩崖石刻照片
(悠哉摄)

生命的抗争
又发现了一处新的摩崖石刻(图中发白光处)

石刻共有二条文字,右边一条“万历乙未年......(看不准)”左边一条除第一字为“事”外,下面的字也看不准


鹿樵生(明崇祯四年会试第一、殿试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墓志铭
圣恩寺内腊梅盛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