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2014-11-11 17:35:54)
标签:

名城苏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碑刻技艺

碑刻博物馆

戈春男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原创图文】
 
          访苏州碑刻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苏州“碑刻技艺”2007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苏州碑刻博物馆则为“碑刻技艺的保护示范基地。馆里的时忠德先生是省级非遗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专门从事刻碑、拓碑等业务工作已近四十年,是著名碑刻大师钱荣初一脉相传的徒弟,曾为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复刻宋代《天文图》碑而被誉为“江南第一刀”。
     作为非遗项目的“碑刻技艺”,如果只关在博物馆里,不与外界接触,那是没有生命力的,也起不到传承文化的作用。2009年在苏州西郊的天平山脚下,成立了苏州碑刻博物馆“碑刻技艺”保护传承基地。这里有一支纯手工作业的刻碑队伍,带头人戈春男师傅已拜“碑刻技艺”传承人时忠德先生为师。他们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用最传统的碑刻技艺,对外从事着刻碑业务,将碑刻技艺传承工作得以发扬光大。

    戈春男出生在木渎南浜村一个普通的石匠家庭,自幼家境贫困,在童年时他就立志通过刻苦读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戈春男在1976年完成学业,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教师在当时收入却并不高,戈家人的日子依然过得捉襟见肘,要想改善生活,就不得不想办法“搞创收”贴补家用,此时他的书法特长帮上了忙。木渎有不少公墓。他想为墓客题写碑文,即使赚钱不多,总比无收入要好。从那时起,他一有空便到附近公墓“搞创收”,增加一点为数不多的收入。

      戈春男拿起刻刀,也有一个机缘。在1984年的一天,两个上海墓客来公墓安葬先人,公墓的刻碑师傅不巧有事离乡,临行前偏偏又忘了替他们把墓碑刻好,上海墓客就和墓区工作人员争执起来。为了平息这场争执,戈春男说他会刻碑。其实那时他还没学过刻字,但从小看着父辈们抡锤使凿,一出手居然像模像样,半天不到碑就刻好了,墓客看后挺满意,争论就此平息了。从那以后,他在公墓上不光替人写碑文,还帮刻碑师傅刻碑。没过多久,当时的金山石料厂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为许世友将军镌刻墓碑,厂长安排了两位技艺高超的老石匠负责此事,考虑到他们都不识字,把握不住碑文书法的形与神,于是厂长请来戈春男帮忙打样。就这样,戈春男每天利用早上、晚间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赶到石料厂帮工。还替他们刻起了字,两个月后,墓碑镌刻完毕,有一大半的碑文是戈春男刻的。由于任务完成得出色,当时石料厂还得到了省里的嘉奖。
       1991年,怀着改变命运的愿望,戈春男开始了自主创业,正式创办戈氏碑刻工作室。由于他待人热情、真诚,手艺又高,戈春男的生意一直很红火,全家人的生活也很快步入了小康。
戈春男的刻碑技艺越来越纯熟,所承接的业务也包括园林、寺观碑刻,由此他也结识了许多文化界士,其中就包括后来对他影响至深、有着“江南碑刻第一刀”之称的时忠德。
      当时,苏州碑刻博物馆承接了一项为寒山寺法堂刻碑的任务,由于人手不够,博物馆临时聘请戈春男参与了这项工作。此时,时忠德已经在博物馆任职,负责对刻碑的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刚开始,两人虽然打过多次照面,但都不熟悉对方。直到有一天,戈春男在雕凿“法海纪念碑”时,发现碑身下半部分的美术字原样并不尽如人意,于是便根据经验进行了修正,这让时忠德很是欣赏。不久以后,时忠德把小自己一岁的戈春男收为入室弟子,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经过系统学习,戈春男的碑刻技艺提升迅速,对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0年,戈春男决定把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对传统碑刻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上。
90年代末,狮子林管理处要定制一块《狮子林图》石碑,《狮子林图》是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的力作,笔法出神入化,镌刻难度特别大,管理处负责人辗转找到我了戈春男,这项工作的挑战性非常大,但戈春男决心要把它做好。他的努力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2000年以来,他和他的弟子们先后圆满完成了为桃花坞文山寺、山塘街白居易纪念馆等十几处新修复文化景观镌刻石碑的工作,为古城的文化保护事业出了一份力。

       2004年,戈氏艺术碑刻工作室通过招标,承接了寒山寺“中华第一诗碑”的镌刻工作。根据设计,这块大碑的高度超过15米,正面镌刻俞樾书写的张继《枫桥夜泊》诗一首,背面镌刻乾隆手书《心经》,同时还要雕凿大量复杂的装饰纹样。在雕凿大碑的过程中,戈春男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从石料开采到文字、图案雕凿,再到最后的精细加工,前后历时四年才宣告完成。2008年6月13日,这个日子戈春男永远无法忘怀,在这一天,“中华第一诗碑”被树立在寒山别院里,与寒山寺普明宝塔、大钟楼连成一直线,形成一道宏伟庄严的风景,千年古刹钟声、诗韵的文化脉络也将得到永久传承。同年11月,经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审定,大碑、大钟成功入选“吉尼斯”纪录。

      近年来,戈春男义务为地方文化遗存的保护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就包括修复天平山麓的高僧大休上人墓冢和天平山乾隆御碑,为灵岩山寺印光塔院镌刻了多座印光法师遗墨石碑。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为家乡保护文化景观的同时,让更多人得以领略传统的魅力。他有个心愿,那就是在天平山南麓一带的采石废弃宕口处,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刻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以及名人格言,逐步建成一条文化教育风光长廊,让大家一同来感受文化的魅力,为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发挥作用。”2009年,戈氏艺术碑刻工作室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10月25日下午,我和博友在走访了无隐庵和大休墓后,就来到了不远处的戈氏艺术碑刻工作室,这里背倚青山,四周绿树掩映,犹如古代隐士的庐舍。数楹简陋的平房,几间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屋和一个到处堆放着石料的院落,就是工作室的全部,唯一能让这里和一般乡间小作坊区别开来的,大概只有门前那一块“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的字牌。我们本想去拜访戈春男师傅,不巧,戈师傅有事外出了,我们只好在院子里观赏其他师傅的石刻(刻字、刻图都有)过程、观赏戈师傅的弟弟对一块已刻好的大碑的拓碑技艺,还观看了不少已完成的石刻成品。现把拍得的照片贴在博上,供博友欣赏。


    《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标志牌 2009年10月。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刻字师傅在专心刻字。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雕图师傅在精心雕龙。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戈师傅的弟弟在细心拓碑。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乾隆手书《心经》碑的碑帽,碑体用大片蓬布覆盖着,无法拍摄。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这是驮巨碑的赑屃,又名霸下,是龙生九子之老六。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这是又一件已完成的石雕件。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一块巨大的《中国梦》碑,藏在一个小棚内,无法拍摄全碑,我就拍了个碑末落款“戈氏艺术碑刻  戈春男镌”,印章“无隐居士”。
【原创图文】访苏州碑刻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技艺传承基地
    本文文字摘编于网络文章,感谢原作者。文字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戈师傅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