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大片-银幕上的战鹰(6续)《珍珠港》(反击篇)
(2017-12-16 10:19:19)
标签:
二战电影太平洋战争轰炸 |
2001年
接之前的上半部分《遭袭篇》(以下与《东京上空三十秒》对照)——
正式宣战后,罗斯福要求对日本腹地发动报复性打击。

美国全面加快军工生产。

美国陆海军合作制定出突袭日本的大胆计划。

在珍珠港的雷夫和丹尼接到返回本土的命令。
临别时伊芙琳告诉雷夫自己怀上了丹尼的孩子。
杜立特召见雷夫和丹尼准备秘密任务(实际上杜立特只从B-25部队中挑人)。
1942年3月3日杜立特和自愿者开始特别训练。
拆掉不必要设备给B-25减重。
反复练习短距离起飞。

4月2日“大黄蜂”号搭载B-25机队出发。
杜立特宣布了这次任务的最终目标——轰炸东京。
把日本人颁发的勋章和炸弹一起送回去。
杜立特决定亲自带队出征。
航母舰队遭遇日本船只,行动被迫提前。
飞行人员开始登机。
为了尽量减重又拆掉机枪,用涂黑的扫把棍代替。
杜立特率先驾机起飞。
B-25依次升空。

机群向日本飞去(实际上当时起飞后没有编队而是直接飞向各自的目标)。
进入东京工业区。
投弹手瞄准目标。
开始投弹轰炸(爆炸效果有些夸大了吧)。
日军防空火力还击。
伊芙琳混入后方指挥所偷听行动中的实时通话(实际上为保密B-25都拆掉了无线电)。
B-25遭遇密集防空炮火(危险同样被夸大了,机队其实顺利飞离了日本)。
雷夫和丹尼结伴飞入中国大陆。
发现着陆地区有日军驻守。
雷夫首先驾机迫降。
机组人员逃出飞机。
日军前来搜捕。
双方交火。

丹尼驾机扫射日军给雷夫解围。
但随后也从低空坠入地面。
日军将美国飞行员抓获。
丹尼为掩护雷夫被射杀。
中国人前来营救。

获救后雷夫带着丹尼的遗体回国。

罗斯福总统为有功人员授勋。

雷夫和伊芙琳共同照顾丹尼的遗腹子。
更详尽的介绍尽在《银幕上的战鹰-电影中的二战空中战场》——
前一篇:买飞机,就上百货公司!
后一篇:见证飞机诞生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