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1968年说起,主角Tony duPont是美国盖瑞特航空研究公司(以研制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主,现在已并入霍尼韦尔)的一位工程师。当时他到泛美航空公司改进新型发动机,听闻泛美高层说到想要一种8座喷气机,能从曼哈顿摩天大楼顶部起飞,直飞到洛杉矶。后来duPont离职创办自己的科研公司,接触到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的解密材料后看到了解决泛美需求的方向。1972年他开始研制一种具有矢量推进、可垂直/短距起降的8座喷气机DP-2,可用于商业和军事目的,但泛美和其他航空公司怀疑他的能力,军方当时也不感兴趣。
20年后机会来了。波音-贝尔的V-22“鱼鹰”旋翼机项目严重超支,还发生了3起致命事故。在国会听证会上,有议员提出对垂直起降机型的迫切需要,认为DP-2是个合适的选择。这种飞机具有较窄的短翼,扁平的机头设有宽大的进气口,设计时速可达930千米,航程8000千米,对正要给直升机换代的海军陆战队很有吸引力。国会于是拨款750万美元给DP-2项目,作为V-22的备选。
首先制造的是DP-1A单座验证机,安装两台加拿大P&W
530A涡扇发动机,以高推重比来实现垂直起降,还设计了超临界机翼以降低阻力,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减轻重量。DP-1A在2002年开始进行无人状态的系留悬空试验,一年后又升级了发动机,但新定名的DP-1B就在试验中坠毁。duPont接着造出了DP-1C,此后三年又发生多次事故,没能实现自由飞行,却已经烧掉了630万美元。
2007年的国会听证会上,DP-2项目因毫无进展而受到质疑,来自NASA和海军的专家认为难以解决重心调整、噪声过大、材料脆弱等问题,不看好其前景。而支持者辩称V-22耗费上百亿美元,死了30人,相比之下DP-2的花费甚微且无人伤亡。duPont也声称自己做的是研究项目而不是开发项目,但结果国会还是决定终止拨款。到年底DP-1C进行了最后一次悬空测试,按duPont的话说“像天使在飞”。
duPont退休后定居佛蒙特州,DP-2的座舱就存放在车库里。他仍在改进自动稳定控制系统,希望有生之年能获得资金完成自己的夙愿。
DP-2从外形到性能都不被看好。
他坚持的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吗?
来源:AIR & SPACE
MAGAZIN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