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大片-银幕上的战鹰(28)《上帝是我的副驾驶》

标签:
抗战空战飞虎队飞行员电影 |
分类: 航空影视 |
《上帝是我的副驾驶》(God is My
Co-Pilot)
1945年
1942年的昆明美国陆航基地。

战机整装待发。
陈纳德将军在布置打击日军的新任务。

罗伯特·李·斯科特因为被排除在外而焦虑。
他开始回忆自己从小就向往飞行。
热衷制作飞机模型。
后来考入西点军校,1932年毕业后如愿成为陆航飞行员。

1934年他参加危险的空运邮件任务。
后来又接受空战训练,并成为飞行教官。
二战爆发,已经34岁的斯科特也多次申请参战。
终于接到驾驶B-17参加秘密行动的命令。
他们经中美洲、巴西再飞往北非和亚洲。

机组人员在途中猜测任务的最终目的地。
在印度滞留时,指挥官透露原计划是去菲律宾,但已被日军占领而取消任务。
斯科特转飞运输机为在中国的飞虎队运送补给。

在飞机上斯科特向搭机的牧师了解飞虎队的情况。

飞到昆明后斯科特拜访陈纳德想参加战斗。
传来敌机接近的情报,基地升起警报灯笼。
陈纳德副手向斯科特展示中国的防空预警网络如何发挥作用。
升起三个灯笼表示敌机即将到来。

飞虎队起飞迎敌。
日军飞机来袭(用AT-6假扮)。

带队的是外号“东京乔”的日本王牌,在无线电里挑衅美国人。
双方展开空战。
日机投弹轰炸。
斯科特和陈纳德在防空壕内观战。

受伤的P-40迫降。
为牺牲飞行员举行葬礼。

斯科特还是美军现役,不能直接加入飞虎队,但陈纳德愿意“借”战机给他。

第一次单独行动就横扫了一支日本车队。

在空战中与东京乔缠斗,双方都耗尽子弹打成平手。
飞虎队员在收听日方的英文广播,由于斯科特经常更换机头涂装,日方以为飞虎队有了新中队。
斯科特因大开杀戒而内心不安,向牧师求助。
斯科特成为双料王牌的消息传回美国家乡振奋人心。
飞虎队改编为美国陆航部队。
日本电台对飞虎队大加嘲讽,陈纳德决定奇袭香港日军基地作为回敬。

斯科特奉命驾驶P-43来到桂林检查战前准备情况。
返航时顺便带上在桂林工作的牧师(P-43座舱能塞进两个人?)。
陈纳德向队员布置空袭香港的任务。
B-25前往轰炸香港。
东京乔带领战斗机拦截,与护航的飞虎队再次空战。

斯科特袭击了日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楼。
又略施小计干掉了东京乔。
但自己的座机也受伤坠落。

日方宣称斯科特已死,但战友一直在等候他的消息。

陈纳德等了5天后不得不在斯科特的名字后加上阵亡符号。

没想到斯科特却被中国人抬着轿子送了回来。
经过体检,医生认为斯科特不宜再参加战斗。

回忆结束,被停飞的斯科特仍盼望重返蓝天。

美军飞行员们开始驾机出发。

陈纳德理解斯科特的心情,最终批准他随队出征。

斯科特如愿以偿再次投入战斗。
更详尽的介绍尽在《银幕上的战鹰-电影中的二战空中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