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怪异的想法,还是怪异的想法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反正总有人要剑走偏锋地弄出点不一样的来证明些什么。同样,这次的十大也只是信手拈来,没有最怪,只有更奇——
10、NASA
AD-1研究机(1979)

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光靠风洞试验和数学计算还不够,实际如何还得玩真的。最怪异的研究机之一就是AD-1,用于验证平直机翼在飞行中偏转60度也能保持稳定性。
9、Nemuth伞翼机(1934)

由迈阿密大学的学生们搞出来的,演示圆形机翼也能飞起来,恐怕是太超前了,要到《星际迷航》里才能看到它的影子。
8、Model
281“海神”(1998)

怪才伯特·鲁坦的另类设计之一,采用串联式机翼,用于研究长时间在高空进行通讯中继,曾经在6.5万英尺高度持续飞行18小时。不过无人机的兴起让这种有人驾驶的机型变得没必要了。
7、西科斯基 X翼试验机(1976)

试图将固定翼喷气机的速度优势和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能力结合起来,不过该项目最终被取消,我们真正看到的X翼飞机是在《星球大战》中。
6、“白色骑士”2号(2008)

又是鲁坦的手笔,在中段机翼下吊挂次轨道航天器,可以飞到1.5万米高空进行发射。
5、Model
202“回旋镖”(1996)

还是出自鲁坦之手,特意采用不对称设计,当一台发动机失效后飞行员仍可以比较轻松地进行控制。
4、沃特
V-173“飞行薄饼”(1942)

二战中为太平洋战场而设计,希望靠扁平机身增加升力来缩短在母舰上的起降距离,查尔斯·林德伯格也试飞过认为操纵性不错,可惜还是不够实用。
3、“怀孕的古比鱼”(1960s)

为了运输特大货物而将波音377客机改装成这样的“大肚机”,NASA就曾用来运送阿波罗登月计划所需的部件。
2、“飞行水母”(2014)

既不要旋翼,也没有固定翼,纽约大学数学家“玩”的扑翼结构飞行器只有巴掌大小,对空气动力学又是新的探索。
1、洛克希德·马丁
P-791混合飞行器(2006)

和英国的“飞天大屁股”差不多,也是希望结合飞机的速度和飞艇的大浮力,能在6000米高度停留3周,不过革命尚未成功,诸君尚需努力呀~
来源:Popular
Mechanics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