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日当头,红箭穿心
又到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了,今年是第11届,也是举办20周年。从上届过后,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又曝出了不少亮点热点,一般公众能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就是在航展上了,加上英国空军的“红箭”飞行表演队确定要来,更增加了今年航展的吸引力。但——门票也大幅提价了!专业日一次证比上届的500元翻了倍,网上预先注册也要800元,公众日实物门票550元,电子票500元,这是要提高入场门槛么?
价格一公布,不免感觉有些肉痛。不过航展官方售票平台在8月份搞了网上抢购公众日优惠票的活动,一时手痒试了试运气,居然抢到11月4号公众日第一天的6折票,必须得去啊~
原打算提前一天到珠海,先到机场外围(当然最好是在“炮楼”)看看飞行表演,在附近住一晚后第二天可以提早进入航展馆内,这样观展的时间比较充裕。不过由于时间安排问题,还有机场附近的住宿费用也比上届暴涨很多,因此这次只能当天来回了。11月4号那天上午9点才到珠海拱北,不过一出站就有免费航展专线车,而且没多少人等候,上车要刷航展门票或身份证(验电子票),坐满即开。从市区到机场也出乎意外的顺畅,一个小时就到了。公众日用的观众大巴车都停在航展馆东侧停车场,下车后从5号门进场。过安检就得排长龙了,不过安检程序倒是比较顺畅(居然可以自带饮料了
)。
等候安检人从众……
好容易进入场内,“雨燕”已经呼啸而过,“红箭”刚刚登场。以往航展都是在11月中旬举办,这次提前到1号开幕,大概考虑到天气原因(台风季刚过去,冷空气还没来)。这几天的天气也相当不错,4号这天几乎没有云层,当然日头也很猛,宽边帽和墨镜是必备的了。“红箭”的表演确实给力,虽然机型较小,但9机编队声势大,花样多。这应该是西方主流空军的飞行表演队首次献技珠海航展,机会难得,也希望能开个好头,今后会有更多的知名外军表演队接踵而来。接下来是“八一”飞行表演队,还是6机编队,飞行动作和以前比好像没什么新招式,兴奋度低了点。
歼-10B只有静展,飞一飞不更好?
上午的飞行表演结束已经过了11点半,接着要抓紧时间看静态展和室内展,比较合理的方式是先沿着停机坪从东向西逛一遍陈列的实机,然后再进入1号展馆内从西向东看到7号馆,这样不会有什么遗漏,不过走完这一大圈也确实够呛,还只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次航展官方推出了“航展智会游”APP,在手机上可以查看场馆布置、自己的实时位置和飞行表演时间表等内容,相当方便。停机坪上除了歼-10B、轰-6K、运-20、空警500等少量军机外,大多数还是小型民用机型,比上届更丰富,可谓琳琅满目,感觉国内通用航空这块正持续升温。室内展方面,虽然有的参展商在公众日已经撤了,不过能看的内容还有不少,还可以顺手拿些报刊资料,领个纪念品什么的。最大的印象就是无人机简直多到成灾了,军用的民用的、大型的小型的、固定翼的旋翼的,单独办个展都够看的了。另外要注意的是8号兵器馆是在1号馆后面,新设的10号航空发动机馆在1号馆西侧,都值得看看。
下午2点“红箭”再次升空,接着是“雨燕”出场,虽然只是4机编队,而且当天没有安排与“勇士”苏-27的混编表演,实在有些可惜。不过前几届去了都没碰上米格-29,这次总算看到那经典的浓浓黑烟,也算是一种满足了。当时距离米格-29的停机位比较近,飞机滑跑出来的时候吹起的沙尘可是打了围观群众一脸啊
。
看完飞行表演,再转了下场馆(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另需门票,也没有时间看),已经到4点多了,为了不误回市区的专线车就得赶快出来了。这次总的感觉还是比较值的,抢到优惠票,现场看到了“红箭”和“支点”,其它内容对非专业人士看个热闹也足够了。只是觉得飞行表演还是单调了些,虽然歼-20没再出现,如果安排对起降要求不高的武直甚至无人机也飞上一圈就更好了。另外入场观众虽然比专业日要多(官方数据是8.1万人,不知周末5、6号那两天是否也限制在8万人),但还不算很拥挤,不过在入场安检和出场乘车上还应该加强疏导提高效率,而且场内休息空间不足,大量观众只能在展馆内直接席地而坐来休息吃东西,这方面的服务措施看来还不好解决。
无论如何,期待2018年航展更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