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机一箩筐——盘点史上最差机型(14)

标签:
飞机飞行器航空史 |
分类: 名机奇翼 |
本系列摘译自《The World's Worst Aircraft》(2005)
生不逢时之——
英国 肖特“鲟鱼”
Short Sturgeon /
SB.3 (1923)
“鲟鱼”的角色在进入服役之前就发生了一连串的改变,原本是作为一种高性能的鱼雷轰炸机,但鱼雷部分被砍掉了,接着还取消了所有的攻击能力。 随之而来的是照相侦察型,后来又发现更适合作为海军射击用的目标拖靶机。为了适应这个角色,“鲟鱼”加长了机鼻,安装了绞盘系统。25架生产型的职业生涯很短,最后一架“鲟鱼”又被改成SB.3型反潜机,原本还算顺眼的外观就被加深的机头给破坏了,里面要容纳两名雷达操作员。在某些动力设置下涡桨发动机的排放会使得飞机失去平衡,破坏了良好的操纵特性。而只用一个发动机又被证明不可能保证安全飞行,这对于长时间的反潜巡逻可是必不可少的。
“鲟鱼” TT.2生产型的第二位乘员真的很忙,他身兼领航员、无线电员、标靶操作员和摄影师,要在机鼻和后机身之间来回操作。在飞行员座舱内,发动机点火开关和灭火器开关紧挨在一起,容易造成混淆,耽误起飞操作。“鲟鱼”原型的外观就有些古怪,到SB.3时就显得更为可笑了,虽然没有被命名,但它看起来确实很像某些深海鱼类。
生不逢时之——
机组:3人
动力:1100千瓦“曼巴”AS涡桨发动机X2
时速:最高515千米
翼展:18.23米
机长:13.70米
机高:?米
重量:107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