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抗战]中日空军战略

(2015-12-24 09:14:24)
标签:

抗战

中国空军

分类: 航史回眸
中日空军战略

    敌人海军少将松永寿雄比较中日双方空军战略,虽仍为其本国作自大的夸耀,但已不敢抹杀中国空军的优越性,在他的论述中又暴露了敌人自己的弱点,及其作战的方针之所在:

    如果就中国飞机的性能加以检讨,则彼等所自夸的罗斯洛机,以之用作轻轰炸机,实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它是一种可以飞来东京的飞机,此种飞机,时速一百九十哩,续航力十小时。从上海到东京的距离,是九百三十哩,往返共一千八百六十哩。故若无风的天气,极易飞来。至於上海与神户或大阪的距离,还不足七百四十哩,即使有小小的风,这种飞机,也可以十分容易地飞来。
    至于中国的战斗机又怎么样呢?若将该国所有的苏联制造E一六飞机或美国波音机,与日本南乡大尉等所使用的新式战斗机相比相上下,均为相当秀的飞机。
    那么,它们为什么无法活动呢?原因非常简单,盖敌我的实力,尤其是于精神方面,相差太远了。
    上海事变爆发后,于八月十三日,彼方即首先从事挑战的轰炸。我方于八月十四日即还以颜色。此次的轰炸,是中国方面首先发动。这就战略战术上说,都颇为不利。至于日本施行的渡洋空袭,是开战后二三日才举行的。又,照目前的情形看来,说不定敌方会逆转来到日本施行渡洋空袭。

四机战胜二十七机
    于此,且就空战中所见的加以一述。决定空中战斗胜利的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于空中与敌机遭遇之际,较敌方先发见敌机。这点,有不少的实例在。
    八月二十五日在宝山县上空发生空中战,当时我方编队队长铃木中尉,率领了四机,从上空掩护陆地上鹰森部队及川井部队等。其时有摆开堂堂阵势的敌方二十七机,以九机作成三个美丽的编队,各队分为保持三千米,四千米,五千米高度的三层,迎面飞来。我们即以四机接战,大混战的结果,我方一机不损,而敌机则有十一架被击落。
    若问这种大胜利的原因何在,那就是其时我方老早就看到敌方的大编队而于急遽中摆好了战斗体形的原故。盖这样之后,敌方是不能够容易地见到我方的飞机。即是说,因为我机较敌人之先发见敌机,所以能获得这种显著的胜利。然则,敌方何故不能够先发见我方的飞机呢?其问自有理由在。
    中国的飞行员殆全部是由美人指导的,但美国习用的空战方法,其编队是作成美丽的密接的队形。恰巧那一天,它们也是以出现于阅兵式中那样整然的编队飞来了。本来那么紧密的队形,真常常不免有两机机翼接触的危险。稍为冲撞,就会坠落。因之,各机对前后左右均须非常注意。特别是编队队长所乘的飞行机,不能不非常卖气力。这么一来,注意力被束缚,因而所谓“敌状监视”,就不十分容易执行了。
    反之,铃水中尉的四机,互相稍为离隔,作成“柔软性”的队形,于电线般灵活地动作的队形中,经常毫不疏怠于对敌监视。这样,发见了敌机,出其不意地加以急袭,先发制人,敌方于是乃陷入了狼狈景况之中。如是,四架先被击坠,接着是五架。

空中战是这样施行的
    现在先一说每个空中战斗施行的方法。大概最普通的情形,是两机从正面遭遇。其时,双方若仍陆续前进,那它们当然只好在空中发生正面冲突了。大体战斗机是将机关枪朝前方安置,以便与敌机迎面会合时可以射击敌方。这时,无法避免射击的,就要受伤。盖那时双方均不容易改变形态。又,若两机发生互撞,就只好双方同归于尽了。
    铃木中尉所遇到的情形究怎么样呢?那时是我方的四机,以敌方二十七机为对手。因此,一机与一机冲碰,太不合算,于是它们一变而转行使用“急半转”(half turn)或“英麦曼转法”。所谓英麦曼转法,是欧洲大战时德国勇士英麦曼所发明的空中战法,那就是迎着突然飞来的敌机,我机稍将机首向下,顺势翻一个跟斗,然后于跟斗的顶点,作一百八十度的回转,回复了普通的飞行姿势。这样,直飞而来的敌机已飞在后面。我方便可形成紧咬住敌机机尾的“追击战斗”形体。到这一步,敌机就入于无法使用任何射击的“死角”。我机对之射击,大概二三发便可将它置于死地。
    其次所谓“急半转”,那是于敌机的正面作一百八十度的半横转,自然地再回复平常的姿态,咬住了敌机的后方。但此时敌人也往往会感到形势不佳而翻跟斗图逃,于这种场合,我方最好随敌机一齐翻跟斗。如敌方为了逃脱而更从事几次的翻跟斗,则我方也应当跟着翻几回。总之,以紧紧咬住敌机机尾为佳,这就是所谓“巴战”。
    但也有由训练不足而失败的例子。譬如说,为敌方追赶的场合,是可以用翻跟斗或用侧滚的方法逃脱。但是,这么做而敌机却不直突入大轮的中央,则彼我的势态,会大大一变的。这种原则与方法,中国的飞行员是从意大利及美国教官的教授中充分地知道。可惜他们施行的时候,略嫌过早。即是当与敌机的距离尚有三百咪或四百咪时,它们就慌忙地施行侧滚,原意固在待敌机过去了而追住敌机的机尾,但结果,却在横转的终了之际,而敌机恰恰跟在背后,造成了一种似乎有意等待敌机来攻击的形势,于是立刻被击落了。
    这当然不过是一例而已;要之,中国机的如上述般的失败,是为了虽知方法而训练不足的缘故。

应用高等数学的空中航法
    所谓训练云云,当然是除了前述的空中战斗外,更有轰炸,雷击,空中航法等各种训练。然则,其中所谓空中航法,究竟怎样从事练习呢?其主要点,就是训练通过不见岛山的渺茫大海飞行几千哩及归还根据地等等。例如于时时刻刻变化莫测的海上作战中,于攻击几百哩的远方敌人回来的时候,已方的航空母舰,适为了敌方潜水艇的来袭不能长泊一处,而从事移动了。那时飞机又不能不大事找寻,以图回到那一不知跑到那里去的母舰之中。驾驶者对此种情形若稍有不安,则他是不能作越海的行动。
    于广漠的大洋中,找寻母舰的事,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工夫,是要以微积分,弧三角,解析几何等有关高等数字的学问为基础的。因此,当事者不能不全部了然于这种非常复杂的跑到科学尖端的事,那实在是不是容易的工作。
    还有一点,那就是无线电的利用。现在,有所谓“无线电归投整置”,又有所谓“自动驾驶装置”。这些,殆都是跑到科学尖端的学术所构成的。若这些能够做得好,就可不怕海洋,又可飞到山岳重叠的内地,自由自在地行动而安心地归还根据地。

悲壮的急降轰炸
    其次,是有关轰炸的话。于战争中,普通大概施行所谓“水平轰炸”,至于此次我方空军所盛行的“急降轰炸”,因其会受到非常密集的敌弹,实在是极危险的轰炸法。这种方法,是自三千米左右的上空,一口气急降,冲至离地五百米或更低一点,几乎可以说是用垂直的或直角的角度降下,掷落炸弹,然后再翻身上升,这是危险多而命中率亦非常之大的方法。
    施行从上空急转直下的“急降轰炸”,再起舵上升,此种动作,只要略迟一秒种的几分之一,由于这种凶猛的速力中的急转直下的气势,大有将飞机碰到地面上的可能。日前就有因为突降到离地三尺,乘坐者竟像“比目鱼”般压烂了的例子;亦有因冲入海中致死的。总之,急降的危险率是非常之大的。
    还有,于急降中会受到的非常剧烈的冲动,那就是气压及地球引力所给与身体的影响。譬如从三千米或二千五百米的高空急转直下,则飞机因了地球的引力,速率非常之大,有时一点钟可以达到四百公里的速度。然而,要从这种急降姿势急迫地翻起,那时所坐的离心力,非常利害。它的引力要五六倍于地球引力。那时,于自急降下翻起时,乘受者的头部就会自然地倾到下方。这时,要伸起手来都不容易;那真是非常的力量。但当这时更不能不尽量利用种种众多的仪器,以对准敌方的位置,使炸弹可以命中,而敌方恰又于这时拼命地密集射击。这真是一宗艰苦万分的工作啊。


——选自《空军战斗实录》,杨凌霄编,群力书店,1938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