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午,正处理事,收到一位读者微信。他的消息我开了免打扰,一时没看到。后来打开,发现有人要送我一套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想通过他联系我。我当然十分欢喜。丁福保是近代藏书家,那套辞典十分有名,我忙回复说:非常感谢您。但屏幕显示:“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我不知什么意思,百度了一下,然后明白,是被他拉进黑名单了。
我有点诧异,不过随即理解了。你把人家设置成免打扰,人家加你黑名单,也是应有之义。他是通过别的读者加我的。加上后,他问:王老师,您文章里写了传道者和乞丐的故事,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只能有一个棉袄,不能买,不能借?买个棉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我告诉他,这是故事的假定,如果能买,就没有这个故事了。然后说,我正在工作,有空聊,就把手机静了音搁一旁,十分钟后再看,发现他已经给我发了70多条。看过之后,觉得并不能解答他的疑问,也无法帮助他,而他的留言还在一条条到来,就悄悄开了免打扰。
像他这样的读者,并不是特例。有些读者,会一口气发来数千字的消息,讲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我先前觉得,心理咨询师是个不错的职业,可以听到很多故事,后来觉得不是那样,听到不幸的故事太多,会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灰暗。我怕自己受到那些故事的影响,就悄悄屏蔽了一些人,隔段时间,心情不错的时候,再打开看,能消化的,就消化一点,觉得自己的建议能起到作用的,就简单回复两句。大多数并不回。然而在公众号后台,依然会发现他们的留言,鼠标掠过,发现他们还给过我赞赏,这又让我不知该如何。
也有女读者,加了微信调戏我,不过数量并不多,毕竟我的颜值在这里摆着。刚开始收到这种,当然很开心,还会点开人家朋友圈看看照片。后来觉得,这么做也是徒增烦恼,就设置了免打扰。
被读者特别地喜欢并不是一件好事,倒不如读者骂你。读者骂你,反正你也不回应,时间长了,他觉得不好玩,就扭头走了。但喜欢你的人就会很执着,执念非常重,不仅你写的对的地方他觉得好,你写的偏执和粗糙的地方,他依然觉得好。通过文章,读者会对作者产生种种想象,比如很多人把我想成中年胖子,想成佛教徒,想成激昂善辩的人。
我平时不大看评论,有时看一下,发现说喜欢我文章的留言,通常不会特别有想象力,而骂我的留言,想象力特别丰富。虽然如此,我还是喜欢看表扬的话。
上午花了些时间看留言,有人说:
“王先生这篇,让人大失所望。传道,本身就是把自己当做道德高尚的人,对其他人是道德歧视,与当代人人平等理念相背离。”
这是质量不错的批评了。在网上留言,要批评一个作者,还称他为先生,算是很有修养了。
也有骂我的:“他这个二货,简直了,通篇二到不能再二。”
这是评价《孔子为什么不说人坏话》。有人回复他:“我很想邀请他回答‘秦朝为什么推崇黑色’这类问题。说不定王老师会在查阅了《十三经注疏》之后告诉我:因为黑色不容易脏。在他看来,脱胎自阴阳五行的‘五德终始’,这也只能是街上算命瞎子的信口开河吧。”
有读者在客户端评价,“王路老师又胡说八道了。”我截屏发到朋友圈。隔了两个月,有读者加我,翻过我朋友圈后说,那条留言好像是他发的。我写《武大郎之哀》,有读者评价:“王路之哀,这辈子就靠写武大郎混日子。”
这些评价都蛮有意思。也有读者人身攻击:“什么狗屁文章,满脑子都是屎吧。”但我是从人人网混过来的,这种评价也都习惯了。真正让我有点郁闷的,是读者会误解。比如读者在我写人机大战的文章下留言说:就算这次电脑输了,迟早也会赢的。其实,我并没有认为电脑永远无法战胜人类啊。
我常告诉一些作者,写文章千万不要存有不被误解的期待。你要知道,无论你怎样写,一定会有读者误解。误解,才是最正常不过的。越能接受这一点,就越能在网络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有对我造成伤害的评价,这种评价来自朋友,朋友说我写王艮和子路的文章是模仿当年明月,这种文风已经被当年明月写到头了。
我知道他是在讲自己真实的看法,但正因为他是真实表达,我才觉得受到伤害。虽然当年明月写得挺好,挺流行,但我并不打算走那种路线。我十分努力地做的,就是期待我的读者不要把我看成那种,但显然,我的努力并不成功。
我是草根网红出身,很多时候,要考虑传播效果和自我表达的平衡。我并不是喜欢跟风赶时髦的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又往往冷僻。前一阵写文章,领导说,话题偏离了媒体属性,不适合传播,建议我在标题上多用点心思。我就在新一篇里,调整了标题,领导表示有进步,然而读者表示被标题骗了,还有读者表示,看到我也取这种标题,很受打击。这又让我不知如何是好。处理这种问题,大概很需要智慧吧。
有次,读者告诉我,豆瓣有人黑我黑得特别厉害,并把链接发来。我打开链接,发现被他加了黑名单。但我并不认识他,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后来根据线索猜测,大概是他喜欢的姑娘比较粉我吧。也许猜得并不准确。
也有读者给我很高的赞誉:“自从一读王路后,不看网红糟粕文。”这个赞誉太高了,是化用古人评价《楞严经》的话。不过,我确实不太看流行的文章,也不喜欢时髦的文风,因为这个缘故,拒绝过不少邀请我荐书的人。有编辑希望我给她做的书写推荐,我看了书稿后,表示无法推荐,会挨读者的骂,没过多久,在天通苑的盗版书摊上看到了那本书。能上盗版书摊,表示卖得很不错,比我的书好多了。等到我的新书上市,有人跑来给我打一星,我很好奇,点头像进去看,发现是刚刚注册的。不知是被我拒绝过的熟人,还是觉得我的文章太烂的读者。
两周前,去一位朋友家,朋友前些年和一个叫“北斗”的组织关系不错。他说,北斗上很多人反感我。我并不知情,不过挺能理解。我是写鸡汤的,他们是公知,公知看不起鸡汤,很正常。我只记得他们群体里有个人,骂过我文章太烂,说除了《天人杜甫》,别的都是垃圾。我听了挺高兴,因为我也很喜欢《天人杜甫》。春节来京路上,见朋友圈有人转一篇帖子,说他癌症过世了,我心下一惊,不知是真是假。他的年龄跟我差不多大吧。
《八大人觉经》讲,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几年前在人人网,还认识一位作者,文章很好,可惜得了白血病。2013年春节前,我给他留言,说想去医院看看他,他隔了很久才回我,说病情很重,不太方便,最终也没见成。他过世后,我珍爱他的文字,在他页面上看到一个跟他同姓又关系亲密的人,以为是他亲戚,就留言问有没有出版他文字的想法,如果有,我可以帮忙牵线。大概人家把我当成书商了,没搭理我。
他过世前不久,写过一篇文章,《做一盏微灯》,给我印象极深。结尾写道:“正如一盏寒夜中的灯,以最持久的热情与心力去照亮前程,同时也要以最大的温柔来包容随时可能而来的终结。与其在黑暗中追寻着远处的光亮,瑟瑟发抖地等着天亮,不如就做盏长明的夜灯。一盏灯也许无法带来破晓,但自己生命所及的方寸之地,终归是被照亮了。”
我爱这样的文字,也爱这文字背后的人。我五年前毕业,到一家事业单位,没想过将来靠文字吃饭,大概因为对写作没有任何期待的坚持,和一些运气,慢慢走上职业写作的道路。我见过太多作者,有文字理想,辛辛苦苦赶稿子,熬夜想选题,一天不落地更新,却没有几个人关注;也有不少作者,为了博人眼球,故意写得耸动出格,绞尽脑汁。相比之下,我蔬食遨游地写,还能有人看看,有人骂骂,真是十分幸运了。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王路
公众号:i_wanglu
新书《唧唧复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