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豆瓣、知乎、人人、微博的看法,以及出坑(文/王路)

(2014-05-16 21:05:41)
下午打开豆瓣,震惊了: 

该账号被永久停用。 

还记得,我刚到豆瓣是去年年初,发的第一篇文章叫《绝交要趁早》。发文后的第二天没什么反应,关注我的只有几十个人,都是从人人网跟来的朋友。第三天,人气大涨,有网友留言说:“为什么我注册几年了才几百关注,你一篇文章就一千多关注了?你给豆瓣什么好处了?” 

我什么好处也没给豆瓣。 

也许是一语成谶,今天,我的豆瓣被永久停用了。玩了一年豆瓣,发了百余篇博文,积攒了两万多粉丝。一下子,全没了。 

我不刷屏的。一年来,我在豆瓣的签名更新没超过五次。广播90%以上是发布文章。经常收到网友私信,让我帮忙发个链接,参加个活动,我几乎都是拒绝的。甚至,让我给一本书点个想读,除非是关系很近的朋友,或者书本身很好,我才答应。由此开罪了不少人,有人特地跑到我的书下边点了最低分,说我“误子弟“。照佛家的说法,我这是不取巧的做法,是不与人方便。别的方便可以与,这个方便不方便与。 

我在人人、微博、豆瓣、知乎都活动。比较起来,豆瓣是个很好的地方。我收到编辑约书稿,十之八九是通过豆瓣,十之一二是通过微博。有缘在“一个”APP上写文章,也是薛诗汉编辑通过豆瓣找到我的。假如我不用豆瓣,许多编辑找不到我。四种社交平台中,只有豆瓣是最适合文艺青年驻扎的地方。微博只适合发睡前故事,但我又不走那条路线。 

我对人人网挺有感情。一是在那里8年了,见证了一茬又一茬的朋友。二是我最近一年多的博文,无论是多么晦涩不讨喜,分享总舵主总是把它放在分享热门页。谢谢人人网给我这种礼遇。不过人人网的式微也是明显的,之前我的文章下边很多评论,很少广告,现在,三分之一是广告。之所以没离开人人网,是因为那里一直有一些我的读者,虽然是走一茬旧的,来一茬新的,但始终有人在。不过,人人网的用户年龄偏小,我近年的文章,不大合他们口味。这点豆瓣很好。我在别处都遭到冷遇的文章,在豆瓣总会有一小撮儿人喜欢。知乎和豆瓣接近,但不如豆瓣文艺。 

我在豆瓣,很受诟病的一点,是(文/王路)三个字。有读者评论:“好好一篇文章,加上(文/王路)顿时low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现在,借着这个因缘,我给个解释。之所以要加,是因为如果不加,这文章就不是我的了。来豆瓣,就是因为在别处屡屡收到留言:“楼主可耻!转豆瓣上的文章不注明出处!”我到豆瓣一看,果然发现不少豆列有我的文章,却挂着别人名字。假如我有韩寒、马伯庸、张佳玮的名头,当然不用加,他们一旦发布文章,所有大平台自然有人转到了。但我的文章没那么多读者,只好加上,low不low不重要,我的文章虽然烂,但自个儿是宝贝的,不许人家抢走。 
  
豆瓣还有别的好,就是我搬家租房的时候,在豆瓣租房找到了好多信息。我找书评和影评,也都是通过豆瓣。别的平台都不如豆瓣好。但纵然豆瓣再好,如此不尊重我,我也——,我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地对你腹诽。至少暂时,我不想离开豆瓣。我还没做好离开豆瓣的准备。 

我很喜欢豆友们在我文章下的留言和讨论,虽然我有功夫寓目的只有一小半。记得有次,我写我家的小树,说它从一棵比我的胳膊还细的树苗,长成比我的大腿还粗的小树。有豆友说:“目测楼主的大腿没有碗口粗。”还有豆友讨论我是不是处女座,是不是死胖子。我默默看着,觉得很暖心。我曾想,假如人人、微博、知乎、豆瓣四个平台只能用一个,我保留的,应该是豆瓣。现在,豆瓣上那些评论全没有了。 

我今天给豆瓣公司发了三封邮件,在知乎上找到豆瓣CEO杨勃,私信了他。但他好像最近的更新也是半年前了。(如果有朋友认识杨勃先生,代我告知,则十分感谢。)刚刚,我的豆瓣账号却可以打开了,但名字变成了“已注销”,所有文章下的评论,全没了。头像、相册、介绍、关注人,统统都没了。(从前关注如今丢了的朋友,请不要因此记恨我,私信一声,我马上加回。)好在日志还在。而豆瓣官方并没有给我一个字的回复。这让我感到相当不受尊重。相比而言,知乎要好得多,虽然审核机制很蛋疼。我写唐宋时期的BBS的那篇,被知乎推送到日报上,我要求知乎注明“首发于观察者网”,这个要求让知乎很为难,和许多媒体一样,注明转载两个字很不好看,说白了,显得low。但我提出这点,知乎照做了,这让我感到,知乎还是尊重用户的。 

我有个朋友,是AKB48的粉丝。我从他那里学到一个词,叫出坑。比方说你是谁的粉丝,喜欢某项活动,叫入坑。你迷一个东西迷了好多年,但你总有长大的一天,总有不再粉她的一天。哪一天,不粉她了,不喜欢了,就叫出坑了。几年前,我在人人网上说,我在这里写日志,也是个坑。总有一天,要出坑。用王菲的话说,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当年看我人人网日志的同学,如今大多出坑了,我还在坑里,和一些稍小些的读者们交流。但我心里很清楚,我不会一直在网络上这么写下去,也许再写个三年五年,再远,十年八年,总会有一天,是尽头。

在网上写作,最大的好处是,你不用依赖任何人,任何媒体平台。只要你的文章能戳中一小撮儿人的内心,那一小撮儿人就会和你在一起。我不喜欢给媒体写稿,他们要写什么,我就得写什么;他们要怎么写,我就得怎么写。我给媒体写的文章十之六七是不放在网上的,因为那些是“做”出来的,不是最贴近内心的想法,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在网上,没这个忧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横着写,竖着写,斜着写,都可以。 

网络是我的大本营。我在媒体发表文章,大多是因为我在网上的文章被媒体看到。有许多朋友问我怎么投稿,我说,你写得足够好,放网上,自然有人来找你。当然,这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没说,因为另一半比较残酷。就是:你不仅要写得足够好,还要写得足够多,一篇文章再好,丢到大海里就没影了。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但你写得足够多,别人就会注意到你。所以,我一直努力更新。 

但今天豆瓣这事让我吓一大跳。我才意识到:在别人的地盘上混,人家很容易就一锅端掉你。就像一枚硬币投入大海,瞬间没影。我在豆瓣搜我的名字,既找不到我的账号,也找不到我的书。可怜我在微博发新书时,链接还是豆瓣读书,而不是当当亚马逊。 

还好,狡兔三窟。我曾经想,要不要弄个微信公众号什么的,想想还是没弄。一是懒,二是如果大家在手机上读我的东西,在网上读我的东西的就少了。而且,我的东西公开在网上,也会减少我的书的销量。许多读者看看目录,发现文章在网上看过了,就不买了。虽然如此,我还是喜欢把文章放网上,我希望第一时间被大家看到。这也看得出,我不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不是个干得了大事的人。什么韬光养晦,我做不到,我肚里有点什么东西,都会第一时间掏出来晒晒,可见小家子气。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爸妈都在豆瓣上看我的文章。从前,他们说在网上看到我的文章,我很好奇。因为人人是封闭的,微博他们又不用。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百度搜索(文/王路),首先显示的就是豆瓣,然后他们就收藏了豆瓣。于是,我的新文章就一篇不落地被他们看到了。一开始不习惯,后来觉得这样也挺好,他们可以多一个渠道了解到你的消息。 

我还会继续用豆瓣吧。毕竟,豆瓣有它的好处。但我不可能再过于用心地经营了。就好比煮好的一锅肉,被人一脚给踹了。心冷了。但豆瓣归豆瓣,豆友归豆友。我可以不依赖豆瓣,但我无法不依赖豆友,豆瓣上有我的读者,无论是粉还是黑,都是一份用心。哪怕我再生气,也不便意气用事地离开,所以我一时还会在。 

其实,这也不好。因为所有的依赖,都是不够独立的表现。又想到当官的,比方说,你是某局局长,别人尊重你,捧你,不是因为你长得帅,只是因为你在这个位置上。所以,在体制内待了多年的人,很难离开体制。一旦离开体制,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可怕就在这里。对一件事物依赖越深,自身的独立性就丧失得越多。我依赖平台和读者交流,也是如此。惟愿今后,这种依赖可以少一些。 

在生活上,我目前是体制内的人,大概三个月后会离开。领导关切我,说走了就丢了铁饭碗。但不打碎铁饭碗,就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我想,秋天的时候,或者可以在泰山脚下,租间房子住一月,每隔一天,爬一次泰山,另一天在屋里读书。晚上,去街头撸烤串,喝啤酒。一个月后,离开。这样也蛮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