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率,损失率历史波动和股市牛熊转换的关系(1982年-2010年)
海宁
2014.01.16
转载别人劳动成果而不注明出处的人买什么亏什么做啥事都不顺利。
说明一下,由于1982年到2010年是美国利率下降时期,也是世界基本风平浪静的时期(被称为大缓和时期Great
Moderation),这30年里的公司违约率应该是低于更长时间的历史平均水平的。
债券违约率,平均损失率。从过去30年的表面现象看,每次垃圾债券与十年期国债的利差超过6个百分点,经济和金融危机就快要来了,超过8个百分点,很快进入经济衰退(图一中阴影部分)和裸泳阶段(危机期间高收益垃圾债违约率会上升到8%或者10%以上。违约并不等于债券持有人血本无归,在欧美一般还能收回70%左右的坏账本金,见下图)。
股市牛熊。从理性归纳的角度看,美国股市大周期牛熊波动,每次美联储连续加息后,高收益与国债利差超过6%或者8%则抛售股票(98%以上的好股票也会跌去很多),等股市指数跌幅超过40%,并且美联储连续降息,并且由于该违约的都违约了,该破产的都破产了,该裸泳的已经裸泳了,利差回落到6%以下,则可以放心买入股票。这是过去30年的好策略,但是投资者往往认为“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百年一遇”,比如2008年就认为和1990-1991,2000-2002不一样,结果被美联储超低利率和QE搞得还是一样。
不太严谨的3%规律:
美国内战后150年经济发展速度是多少?剔除人口因素,年均人均GDP增速是3%。债券市场有有趣的3%规律。美国美联储建立后,二战后,尤其是1980年后,年均物价增速大概是3%左右。
换句话说,社会在进步,美国投资者手中的钱,如果平均名义年收益超过6%,就即跑赢了物价又追上经济发展的速度。(6%的复利增速等于12年翻一番)。
美国高收益债券违约导致的损失率1982-2000年的平均是3%左右。
中国的情况。一般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其实中国实际市场利率(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一般在3%左右或者以上,为什么呢?
很大部分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一般在3%左右或者以上。过去十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大概在8% - 10%左右(1.08的十次方 = 2.16倍,1.10的十次方 =
2.59倍),实际上,名义市场利率在11% -
13%。也就是按人民币计价,过去10-15年,财富按人民币计价增值速度要达到12%以上才能跑赢社会平均水平(1.12的十次方
= 3.10倍,十年3倍)。
贷款年限在1年或者1年以上的情况,在中国凡是利率高于24%(月息2%)的一般都不长久。据说利率普遍高于24%的网上P2P贷款平台(个人对个人,中间可能有个担保),已经倒了50多家了,而利率一般低于20%的倒闭率大幅度下降。(读过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都知道,这里面有“负向选择”的问题,越来利率高的,来的借款人未来违约率越高)
拿浙江的情况作为印证,非常有趣,在浙江能持续发展的小额贷款,过去十年市场利率一般在12% -
20%之间(贷款年限在1年或者1年以上的情况)。
短期3,4个月以下的一般利率高,由于期限短,借款人一般能负担利息。
笑话一则,为什么物价相对稳定的国家,信用卡利率一般都设置为年化18%(每日利息万分之五),因为太高了,比如超过24%,会压垮借款人,最终本金都收不回,18%是可能是利润最大化,剥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
图一:美国巴克莱高收益债券收益率
与十年期国债的利差
图:各个评级的巴克莱高收益债券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走势
上:美国各个信用级别的信用债券违约后的收回率(收不回的是违约损失)
下:美国各个信用级别的信用债券违约后的损失率

投资级别债券(BBB以上),垃圾债券(Speculative Grade)的损失率走势

图五:美国穆迪BBB和AAA评级公司债收益率走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