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一词的基本含义已经被当代中国社会所了解。社会常识告诉我们,人皆有恻隐之心,人皆有求强求富求上进求进步之心。这是人的共性,也是人性化的一个共同反映。同时,人类哲学告诉我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如何使不同的结论更符合大众的人性化?这便需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即兼容并蓄,使同一个问题具有最大的包容度,使同一个问题能够兼容更多的人性倾向。
但传统文化也有糟粕部分,这便是非是即非,非友即敌,非白即黑,非正即负的唯一性和专制排他性。纵观人类社会,这种违背兼容并蓄人性的非此即彼观的源头到底出于何处呢?
人类社会处于战争状态,便会产生非友即敌、非是即非的选择。战争是你死我活的,它只有两种选择,没有任何第三种选择,非你死即我死,非你活即我活。也就是说,非此即彼源于人类的战争状态(创建于近代西方的国际红十字会,是倡议不论“敌我是非”的一个国际主义先进组织)。
人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权力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权力不是我的便是你的。也就是说,非此即彼源于权力行为(当代历史学者张宏杰把权力比作狼群中的肥肉:只有被狼王咬住,狼群才安静。权力使人类退入野蛮社会,成为狼世界)。
人类的利益也具有排他性。利益不是我的便是你的,不是我多占便是你多占。也就是说,非此即彼源于人类的利益争夺。
这三种原始的、被古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人类行为,奠定了到人类世界时至今日的唯一和专制的观念。
当代人类文明在观念上已经彻底否定了反人类的战争,非到万不得已,世界各国政府都不会(像上个世纪上半纪的德国和日本政府那样)主动挑起战争。同时,无论现实性社会制度到底处于何种状态,谁也不敢公然宣称崇尚权力,而是共同主张“把权力关进笼子”。就人类利益而言,当代人类文明也提倡利益共享,互利共赢,共享人性,而非利益独占。
当人类文明已经把战争、权力独尊、利益独享当作过街老鼠的时候,那么非是即非、非友即敌、非白即黑、非正即负也应该处于人人喊打的境地了。如若不是,这种人只能是享受着现代人类文明成果而长着一颗愚昧时代的脑袋,有愧和羞耻生存于当代人类文明社会——自己愚昧,同时也正运用专权媒体着力拉低民智和社会文明程度。
就从和人类哲学命题不同立场和角度相关的、现在一部分人好谈的一个词语“底线”(在这种人看来等同“真理”)来说——底线与人类的进步观念无关,不同的人类历史阶段,认知社会和行为的底线也是不同的,这也是人类的一般常识。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