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禁锢了旧中国
(2015-10-23 06:14:08)
标签:
文化 |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上看,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人类大历史上,儿童教育可指人力资源储备,但在旧中国,儿童教育仍只以禁锢人的面目,出现在世代相传的传统旧中国。
据一个多世纪前晚清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观察:
“中国人开始学习生活的方法,是让那些八九岁的孩子看一本充满了深奥的道德理念的书。由于这本书由一系列仅有三个字的句子组成,所以这本书取名《三字经》。……颇有一种信条的感觉”。同时又学古代经典著作,“里面满是一些抽象细致的描述以及一些深奥的道德探讨或者其他什么,主要谈论的是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的小学生们所看的那些书正是那些老人们穷其一生的研究成果……他们要在无尽的填鸭式的浇灌下,,……将那些文字记在心里。而且这些东西离他们平常的生活非常遥远”。孩子们脸上“缺少应有的光彩……没有欢乐的笑声”。(引自麦高温著《多面中国人》)
这段文字记载了一百多年前封建皇朝中国的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这些记载,是准确的。一百多年后的我们,还可以从偶尔流传下来的发黄线装旧课本如《三字经》、《幼学》中体会到这种“离生活非常遥远”的深奥,以及古语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中了解这种对儿童来说不堪重负的学习方法。我们同时也知道,近一百年来(民国以后)中国普遍出现、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儿童“看图识字”的轻松学习方法,正是从西方引进的。在晚清中国,“西方人那种从‘猫’、‘狗’开始的学习方法实在过于简单幼稚,所以他们不屑于这样做”(引自同上书)。
旧中国把信条、教条的东西灌输给儿童,不但不能启迪人的心智,反而只能成为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沉重负担,禁锢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思想和思维的发展,也扼杀了储备的人力资源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旧中国不但对人力资源开发实施禁锢,对自然资源同样实施禁锢。“中国之所以一直没有对地下含量丰富的矿藏进行发掘,正是因为风水之术的阻挡,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祸患之一。”(同上书)
正像旧中国不是让儿童从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一样,深奥的风水学也阻挡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假如非得说中国古人的知识结晶“风水”有一点科学道理,那么只能说,它和现代人学习的地理知识有点相近。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不懂风水,但从浅显的地理学知识中,我了解了山脉、气流、日照、地下水、地表径流等涉及“风水”的自然地理知识。假如深奥阻滞了世代中国的心智,那么深奥得不知所云的风水学——涉及解释权问题,同样阻滞了中国人对自然的了解,使得晚清中国人仍以为“天圆地方”,并产生错误的“中央之国”和“天朝”观。
由于旧中国风水学具有主观认知特性,以及解释权只由少数“专家”掌握,因此对风水的认识,易于产生歧义。晚清洋务运动期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一户人家,在地方官府安装电线、需要通过这户人家屋顶时,主人提出了强烈抗议并加以阻止,认为电线会破坏这户人家的风水。但在官府强行之后,这户人家不得不屈就——由此是否会产生错误认知:中国百姓是蜡烛不点不亮?——当今某些管理学专家像台湾曾仕强等就这么认为。不料,由于这户人家勤奋努力,家庭境况逐渐好转,喜事不断。于是,乡邻传谣(或风水先生云):正是有了电线通过屋顶,给这户人家带来了好风水。此后,原本庆幸没有电线通过的众乡邻,纷纷要求官府也拉一根电线在他们的屋顶。风水深奥的主观认知性和不确定性,只成为了民间迷信。不得不说,由于历史存在的潜在遗传性,至今中国仍有一些“专家”迷恋古旧深奥的所谓“风水”。
笔者相信,不同的社会发展目标理念,才是产生综上所述社会观念的根本原因——一本正经和愉快学习,会结出不同的历史果实。中国漫长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知识告诉我们,无论“深奥”被怎样固化,只要不能赢得尽可能多的后人的认同,它终久会自我风化并剥落。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告诉我们,人类知识并不深奥,它就是哥伦布手中那枚直立的鸡蛋。
2015年9月21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