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胡“营”

(2015-06-08 06:10:57)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普通人看清末史专题

不知何故,最近十数年来,晚清两位名人曾国藩和胡雪岩,重又像此二公生前一样,被(社会舆论)捧到了天上。尤以一语最为世人周知: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但是,中国历史阶段发展至今,一个常识其实已经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就是:捧得最高者,往往跌得最痛。且不论自述为官“如履薄冰”的曾国藩生前经历是否为“圣”为榜样,就胡雪岩而言,他“商业帝国”倾覆、死前的悲凉,确实已经印证了“跌得最痛”这句中国名言。

时任晚清驻英公使、掌握确切消息来源的曾纪泽在1879年某天日记中痛斥:“葛德立(驻英公使馆英籍雇员,曾在晚清海关担任总税务司赫德的秘书)言及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胡雪岩当时官职候补道)报一分五厘,奸商谋国,病民蠹国,虽籍没其资财,科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而或委任之,良可概已。”

曾纪泽(曾国藩之子,中俄“伊犁谈判“把损失降至最低者)所说“借洋款”,是指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勤巨商胡雪岩一手操控的向外国银行借款的著名“西征借款”。胡雪岩前后六次向外国银行借款1595万两银子,因浮报利息实际个人获利288.33万两(还没包括佣金)。曾纪泽在日记中斥责胡雪岩后感慨说:这样的人还委以高官,实在令人称奇不已。史料记载:胡雪岩“被一品之封典,且赠及三代如其官”(笔者注:清廷也是说说而已,最终一代没死就结束了)。

另一个骂胡雪岩的人,便是一生在京担任闲官(京官)而从未外放实缺的刻薄绍兴人李慈铭。他在《越缦堂日记》中嫉恨地写道:胡雪岩“从小贩贱竖,官至江西候补道,衔至布政使,阶至头品顶戴,服至黄马褂。”

当代近代史研究者雪珥一语道破:胡雪岩“与其说他经营商业,不如说他经营权力。”(雪珥著《天子脚下》)

也许,当官者曾国藩经营权力如同经营商业,为商者胡雪岩经营商业如同经营权力。这种错位经营,或者说利权互换的勾结经营,对于很多认同者(只要社会土壤相同)来说,是最好的经世之道。无论故往还是今日。

2015521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