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建皇朝之“名正”

(2014-09-22 06:07:34)
分类: 背景史评

晚清皇朝上溯的中国封建社会,有厚古薄今思想吗?有。这是不容置疑的——它正源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制社会。所谓礼制,就是前代“圣皇”,或说开国皇帝为子孙后辈确立的社会等级秩序、平稳接班人制度等等,这些是后代人必须恪守遵循的。这一制度,弥散出来的,是古训、古圣、尊古、厚古等社会人文观念。

尤其是政权这个关系到一姓皇朝命脉的问题,更为皇系一支的重中之重。古代皇族遵循皇长子继位法,这也是封建皇朝的礼法。如果不合这个古训礼法,势必会引发皇族世系紊乱;而因世系争夺引发激烈残杀的史例不胜枚举,其结局往往以悲剧告终。因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礼制,所谓“名正言顺”,成为皇系一族的百年立国之本。

然而,历史社会的发展并非因那个先代“圣训”确立的“礼制”而一成不变地成为立国之本。封建皇朝有皇长子因自认“天命”继位或愚钝而被杀的,典型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皇长子李建成被秦王李世民所杀,这位不合“礼法”的篡位太宗皇帝,却成就了一朝大唐帝国的百年立国之本。西晋惠帝司马衷“名正”继位,却是一个痴呆儿,直接成为“八王之乱”争相抢夺的唬人牌位,而两晋南北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乱世”的代称,更勿论“名正”造就百年立国之本了。

真才实干(古称“经世致用”)和古训礼法(圣训祖制),在封建皇朝一姓世系权力的钢丝索上游移,演着推拿的太极拳法,跳着眩目的历史舞剧,并受着千年封建中国的朝拜(这一剧本被清末慈禧太后表演得淋漓尽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就封建历史上传位的“名正言顺”(唐皇朝确立“道统”后,成就了后代更替王朝文字中的“正统”观)来说,一姓皇族皇长子世系相传,由于皇子过继、不育、政变、战争等等诸多社会变数,皇族世系成为一团乱麻、说不清道不明的史例也不胜枚举。清皇朝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为汉人后代,虽然不是史实,却也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对皇族世系这种礼制的调侃——不妨幽这种“礼制”一默。

“圣训”直接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古圣”和“语录”现象,也导致了“对得起祖宗”或“对不起祖宗”(或称“英烈”)这种中国式习惯思维的产生(“祖宗”是笼而统之的一种称谓)。其实,现代人都知道,现世人们所书写的历史答卷,是给我们的后人去批阅的,而不是给我们的古人去批阅的。也许,如果古人真的在天有灵,他们一定会指着我们的脊梁说:怎么这么愚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